九仞萧墙堆瓦砾,三间茅殿走狐狸。

出自唐代罗隐的《谒文宣王庙》

出自唐罗隐的《谒文宣王庙》

拼音和注音

jiǔ rèn xiāo qiáng duī wǎ lì , sān jiān máo diàn zǒu hú l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狐狸:本指狐和狸两种动物,后多专指狐。

瓦砾:(名)破碎的砖头瓦片。

萧墙:(书)(名)照壁。比喻内部:祸起~。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原诗

晚来乘兴谒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九仞萧墙堆瓦砾,
三间茅殿走狐狸。雨淋状似悲麟泣,露滴还同叹凤悲。
傥使小儒名稍立,岂教吾道受栖迟。

诗词推荐

自从唐季坠皇纲,天下生灵被扰攘。社稷安危悬卒伍,朝廷轻重系藩方。深冬寒木固不脱,未旦小星犹有光。五十三年更五姓,始知除扫待真王。

昏昏落日下墙东,历历晴云送去鸿。岁晚苍槐甘老大,尽将黄叶付秋风。

瑶霜珠露两相鲜,玉宇金钲万里宽。欲作一晴多少日,早知秪费数朝寒。暴禾场里鸡豚乐,试笔窗前纸墨乾。儿女莫餐新淅饭,打头荷甔且输官。

久矣閟大音,无讥郐以下。一闻入圣处,万古洗凡马。

处士前身自水仙,天教清句纪山川。即今秋菊寒泉意,双鹤飞来若个边。

道在人间或可传,小还轻变已多年。今来海上升高望,不到蓬莱不是仙。

静夜何所为,坐对一枝烛。俯仰徒四隅,岁宴靡储粟。春耕乏良畴,秋穫罔刍菽。念至辄自营,一饭常不足。晚食已多幸,况敢望粱肉。上无官守累,下无征斂促。燕坐乐有余,自虽无多欲。寄语当涂士,吾腰未能曲。

枝上淡烟笼白雪,此君高节助清真。要知谢女姿容别,林下孤标迥出尘。

举杯邀月到幽塘,八月波心碎夜光。倒影帘花翻翠色,飞梭锦段织红芳。是中有客供千首,此外无尘染六郎。昨夕主人间立久,一身风露带天香。

岚重琴棋湿,风长枕簟寒。

宛宛虹霓堕半空,银河直与此相通。五更缥缈千山月,万里凄凉一笛风。鸥鹭稍回青霭外,汀洲时起绿芜中。骚人自欲留坐句,忽忆君诗思已穷。

天长地阔多岐路,身即飞蓬共水萍。匹马将驱岂容易,弟兄亲故满离亭。

百岁休论七十稀,羡君林壤得熙怡。赋归已久同元亭,至乐真能慕启期。一壑过人聊自足,万钟于我亦何思。故应不羡纡朱贵,带索行歌世未知。

熠熠与娟娟,池塘竹树边。乱飞如拽火,成聚却无烟。微雨洒不灭,轻风吹欲燃。昔时书案上,频把作囊悬。

大义炯如新,千年报国身。宁从东海死,不作帝秦人。

垂帘复辟身俱稳,送吕迎章话又新。瞒得庭中相泣者,难瞒屏后窃听人。

虽可忘忧矣,其如作病何。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

云外梅阴,雨余苔晕,嫩寒初沁罗裳。书几凝尘,琴丝带润,小窗幽梦生凉。新水涨银塘。恨王孙去後,烟草茫茫。记得湖山胜处,相对拆封黄。情笺思墨犹香。奈当时两鬓,都是吴霜。兔颖吟苦,鹴裘解尺,何意比□游梁。旧话不堪长。便倩薰风吹去,本地看风光。惟有青山,伴我耕钓老

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