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石守风,望天竺、灵隐二寺

山顶东西寺,江中旦暮潮。
归心不可到,松路在青霄。

作品评述

《界石守风,望天竺、灵隐二寺》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皎然。诗中描绘了山顶上的两座寺庙——天竺寺和灵隐寺,以及归心难达的情景。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界石守风,望天竺、灵隐二寺。
山顶东西寺,江中旦暮潮。
归心不可到,松路在青霄。

诗中以“界石守风”开篇,界石指的是山峰之间的分界石,它在风中守卫着山间的秩序。接着,诗人望见了两座寺庙,分别是天竺寺和灵隐寺。天竺寺位于山顶的东边,而灵隐寺则位于山顶的西边。这两座寺庙如同矗立在天地之间的净土,给人一种宁静与神秘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江中的景象,旦暮之时,潮水起伏,此情此景与山顶上的寺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江中的潮水代表着世俗纷扰,而山顶的寺庙则象征着宁静和超脱。

最后两句“归心不可到,松路在青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迷茫。归心代表着回归内心的愿望,但是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诗人感叹自己的归心之路就像松树一般高不可攀,隐喻了一种追求、向往和迷茫。

整首诗通过对山顶寺庙、江中潮水和内心归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与超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和隔阂。这种对山水与内心矛盾的描绘与唐代山水诗的特点相契合,给人以沉静和思考的空间。

作者介绍

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灵运十世孙也。居杼山,文章儁丽,颜真卿、韦应物竝重之,与之酬倡。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于祕阁。诗七卷。 皎然,福州人。嗣灵峰。住福州长生山,世称长生和尚。诗二首。(《全唐诗》卷八一五所收皎然为贞元间僧,此为另一人)

诗词推荐

晓雨廉织仅压尘,落花长草小平津。十千酒美空留客,九十春归不恋人。有恨刚肠随指绕,无情华发扑头新。凭谁与射踆乌翼,免向西嵫送日轮。

满城风雨满城尘,盖紫藏红漫惜春。春去自应无觅处,可怜多少惜花人。

今日秋光远,吾意亦已闲。致此清羸身,茄菼薏苡间。一别嵩阳县,二纪不得还。几处逢新秋,幽梦著旧山。木落淮南旧,水流日柴阙。

兵厨酿乏吻生烟,阮校如今作赘员。却怪渊明便归去,酒材犹自有圭田。

闻说名园尚修竹,花压颓垣笋穿屋。雨痕半掩壁间题,饥鼠跳梁狐昼啼。前人已为后人笑,后人更使谁人悼。呜呼全盛几时奈衰何,古人兴废何其多。

堆枕香鬟侧。骤夜声、偏称画屏秋色。风碎串珠,润侵歌板,愁压眉窄。动罗D64E清商,寸心低诉叙怨抑。映梦窗,零乱碧。待涨绿春深,落花香泛,料有断红流处,暗题相忆。欢酌。檐花细滴。送故人、粉黛重饰。漏侵琼瑟。丁东敲断,弄晴月白。怕一曲、霓裳未终,催去骖凤翼。叹谢客

闻君鼎足话无生,说尽无生及有生。几日西郊回杖锡,小窗同听竹风声。

田横不事汉,刎颈送咸阳。二客既冢穿,岛中皆自笺。虽非中庸道,要亦有耿光。英雄久沦没,世俗但炎凉。嗟嗟翟廷尉,慷慨令人伤。

六龙冉冉骤朝昏,魏国贤才杳不存。唯有侯嬴在时月,夜来空自照夷门。

君不见明州城日月湖,萦蓝缭白如画图。良时乐游古心亦有,何人破雪浮官厨。金猊暖奈红氍毹,紫貂醉拂青珊瑚。尘尾高悬前唾壶,使君霜髯双脸朱。同时僚客总豪秀,陆池阆苑罗仙儒。名谈锋凑初不恶,安得玉人歌缕珠。似闻州民喜公出,於日绕岸狂欢呼。淫弦浊管何足道,入耳得此成

分明月上长珊瑚,一段风光烁太虚。大地众生同受用,如来藏里本来无。

空江五更潮水生,橹摇一舸随潮行。芦花旋风作雪舞,水气上天侵月明。白发不禁游子兴,青山忽动异乡情。天涯沦落何多幸?赖有故人如弟兄。

壮不如人老更迟,可怜赤□□宗余。乡微肤使贤方伯,谁激西江活鲋鱼。

政和间,余卜筑宛丘,手植众芗,自号芗林居士。建炎初,解六路漕事,中原俶扰,故庐不得返,卜居清江之五柳坊。绍兴癸丑,罢帅南海,即弃官不仕。乙卯起,以九江郡复转漕江东,入为户部侍郎。辞荣避谤,出守姑苏。到郡少日,请又力焉,诏可,且赐舟曰泛宅,送之以归。己未暮春

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甚今年、容貌八十岁,见底道、才十八。莫献寿星香烛。莫祝灵龟椿鹤。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

隋唐而下贵公卿,近世风波走利名。借问天津桥下水,当时湍急作何声。

江上有归舟,传兄在石头。知安虽暂喜,念远更成愁。

晋当胡运衰,万世先黜陟。当时望尘友,有识所愤疾。云何祖士稚,不似刘越石。

音尘疎阔思悠哉,有底匆匆不我来。阵合鹳鹅须敌手,诗成珠玉要奇才。新荷雨定如兰馥,曲沼风閒作镜开。况是凉蟾方半璧,清光应欲照金罍。

长安车马地,此院闭松声。新罢九天讲,旧曾诸岳行。能诗因作偈,好客岂关名。约我中秋夜,同来看月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