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寺丞寄陈海州

景疏楼上唤蛾眉,君到应先诵此诗。
若见孟公投辖饮,莫忘冲雪送君时。

作品评述

《送赵寺丞寄陈海州》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景疏楼上唤蛾眉,
君到应先诵此诗。
若见孟公投辖饮,
莫忘冲雪送君时。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给赵寺丞送给陈海州的。诗中描述了苏轼站在稀疏的楼上呼唤着陈海州的名字,表示欢迎他的到来。苏轼希望陈海州在到达之前就能背诵这首诗,以表达他的期待和友情。诗的最后两句提到了一个人名叫孟公的人,可能是一个共同的朋友,苏轼希望陈海州在见到孟公时能够为他敬酒,并提醒他不要忘记当初在下雪天气中苏轼送他离别时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出了苏轼对陈海州的友情和期待。首句"景疏楼上唤蛾眉"描绘了苏轼站在楼上呼唤陈海州,景物稀疏,唤声萦绕。"君到应先诵此诗"表达了苏轼希望陈海州在到达之前就能背诵这首诗,以表达他的思念和欢迎之情。接着,苏轼提到了孟公,通过他的名字将自己与陈海州联系起来,传递出朋友之间的情谊和共同的记忆。最后两句"莫忘冲雪送君时"则是苏轼提醒陈海州不要忘记他们在下雪天气中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希望能够保持联系的愿望。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浓厚的友谊和对旧友的思念之情。苏轼用简洁而质朴的词句,表达了友情的深厚和对友人到来的喜悦,同时也通过提到共同的朋友和往事,强化了诗词中的情感共鸣。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苏轼的诗才和情感表达能力,也展现了他与陈海州之间深厚的友情和亲近的关系。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皇家故境未能收,愁绝登城与上楼。目断东吴心已往,神驰西洛泪先流。江山环合成兹邑,雾雨溟蒙即是秋。赖有圣贤同一中,忍将时事说元由。

落日衔山,行云载雨俄鸣。一顷新荷,坐间疑是秋声。烟波醉客,见快哉、风恼娉婷。香和清点,为人吹在衣襟。珠佩欢言,放船且向前汀。绿伞红幢,自从天汉相迎。飞鸥独落,芦边对、几朵繁英。侑觞人唱,乍闻应似湘灵。

东野多穷辄自鸣,半生云水共将迎。朝廷织悉收遗老,笔势巉岩压后生。天上恩袍新草色,道傍诗句古钟声。出秦壮思磨锋锷,欲破刘郎五字城。

郎家湖北妾湖南,两浆缘流路旧谙。却似钓鳌矶边鹭,往来凉月影毵毵。

朔方圣人启中天,天府之国宅幽燕。帝车回旋统幅员,南海北海无中边。海陵餫饷至领颛,龙骧万斛谁开先。神人手执鲸鲵鞭,朝发扶桑暮咸渊。清明风生五两悬,不周风起人南还。炮云不作飏不颠,神灯在天大珠圆。帝曰开府其区堧,出台入省居才贤。将军来自西子阗,高明大屋重翚骞。

山灵招我深,轻策上层阪。巅顶涵清池,坎艮象成蹇。水寒鱼不生,穴黝龙疑偃。想当融结初,天匠费镌铲。鉴影须眉寒,洗心烦郁遣。沿缘把垂藤,趺坐藉苍藓。是时暮樵还,风送歌声远。云游萝径湿。烟动僧愁饭。聊追谢监游,讵同阮公返。不见青莲花,羽化空遥缅。

红芳满眼斗风流,谁倍春来有客愁!惆怅不干桃李事,故山烟雨忆松楸。

急涧无停流,行云那得定。不息奔竞心,山林亦非静。

崇朝署字罢,退食坐园庐。春草阶下歇,夏花树底疏。推窗玩幽鸟,汲水灌嘉蔬。即此为邦处,亦似北山居。

自笑酸寒老孟郊,厌看俗事聚牛毛。故乡甚爱鲈鱼美,冷掾何嫌马骨高。少日宦情原淡泊,凉风客鬓转刁骚。荷衣槐笏徒拘束,不似芒鞋白紵袍。

寓直有谁同骑省,立班独自戴貂冠。

曾湿西湖雨。

倪郎才韵照冰壼,北向开轩颇自娱。檐度蕙风鸣鴶鵴,壁经梅雨画螔蝓。觥筹交错银河挂,文史纵横角簟铺。官舍私居同是漫,莫嗟三径就荒芜。

百千方便一乾坤,得者还须皂白分。珠体未明成五色,举头鹞子过罗村。

九重旒冕真知己,几度弓旌忆款门。素志不为温饱计,赤心未报圣明恩。鹤汀云雨暮应卷,牛渚风烟秋欲昏。休向长江问陈迹,浮梁孤塔不堪论。

倾坐仙姿掩石麟,奉章车府应观宾。谢庭早占芝兰族,禹会初陪玉帛臣。削牍西清催笔距,赐衣中禁换袍银。东归待看荣乡品,年似终童禄及亲。

天宝政事何披猖,使典相国胡奴王。弄权杨李不足怪,阿瞒手自裂纪纲。八姨富贵尚有理,何至诏书褒五郎。卢龙贼骑已汹汹,丹凤神语犹琅琅。人知大势危累卵,天稔奇祸如崩墙。台省诸公独耐事,歌咏功德卑虞唐。一朝杀气横天末,疋马西奔几不脱。向来谄子知几人,贼前称臣草间活。

中朝当极治,人物近拜夔。南渡更衰乱,诸贤困逸遗。舍人名最早,白首但论思。尚喜诗传派,于今学有涯。居然老成独,异彼俗书姿。明眼逢吾子,掀髯话昔时。端能继芜累,所见匪狐疑。愧我安能友,酬篇只韵随。

城上一掊土,手中千万杵。筑城畏不坚,坚城在何处。莫叹筑城劳,将军要却敌。城高功亦高,尔命何处惜。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