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忠节国之纪也歌以哀之

咄咄薰风梦已灵,手提孤注竟逃盟。
南冠入海五百客,北旆归燕七十城。
自信丹心终徇国,只惭白面不知兵。
二爻无遯公知否,底事吴门变姓名。

作品评述

《江南四忠节国之纪也歌以哀之》是唐泾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薰风吹拂着脸,梦已经清醒。
手握孤注一掷,竟然逃离了盟约。
五百位南冠将士归于大海,
七十个燕国旗帜回归故土。
他们心怀坚定志向,为了国家奉献一切,
只可惜我这白面书生不懂得武艺。
你们知道二爻中那位无遯公吗?
吴门底下发生的事情改变了我的姓名。

诗意:
这首诗词以哀悼的口吻,表达了对江南忠臣的敬意和悲痛之情。诗中提到的“南冠”是指江南地区的勇士,他们舍弃家园,投身战乱的洪流,为国家捉襟见肘,不辞辛劳。而“北旆”则指燕京的纷争,这里是对北方的战乱景象的描绘。作者以自身身份为白面书生,对自己未知军事的无能感到惋惜。最后的“二爻无遯公”和“底事吴门变姓名”则暗示着作者自己以及吴门所发生的事情,使得他的人生发生了转变。

赏析:
《江南四忠节国之纪也歌以哀之》以简练的词句刻画出当时江南忠臣无私奉献、舍生忘死的精神风貌。诗中用典精妙,描绘了南北两地的战争景象,通过对自身身份和吴门事变的描述,更加突出了忠义、荣辱观等人性品质的对比。整首诗情感真挚,节奏流畅,体现了作者对忠臣忠国精神的敬仰和对战争的深思。通过对史实的感慨,唐泾使这首诗词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赏析。

作者介绍

唐泾,字清父,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忠义集》卷六)。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进士(清光绪《道州志》卷八)。临安陷,转辗闽广继续抗元。今录诗十二首。

诗词推荐

久别稀相见,深山道益孤。叶全离大朴,君尚在新吴。钟嗄声飘驿,山顽气喷湖。留诗如和得,一望寄前途。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三年时节向边隅,人信方知药力殊。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

滔天逆党作兵端,坐致酋渠诏意宽。咸与惟新皆赤子,释囚尽复汉衣冠。

朗吟无一事,孤坐瀔江濆。媚世非吾道,良图有白云。蠹鱼开卷落,啄木隔花闻。唯寄壶中客,金丹许共分。

邑西屋连云,中有水竹居。和风纵轻楫,尚忆故年初。川光宛明媚,况乘春雨馀。临波一以照,飒飒鬓毛疏。

牛羊归近篱,鸟雀喧前林。天旷白露下,皓月吐东岑。呼儿掩柴门,孤灯茅屋深。欲寐问故裘,中夜霜气侵。

读儒书五千卷,通禅门八万条。宴坐万杉林下,四旁风雨萧萧。

妾生南海涯,窈窕如秋花。邻娃不识面,千里隔窗纱。一朝嫁夫婿,共在桐城住,门前有舶船,便欲为商去。欢好百年身,今年涉两春。象床银烛下,生此玉麒麟。转头才四月,忍作生离别。临行岂不闻,怀里儿声咽。相欢筵前酒,绿发浓如柳。挝鼓起开帆,参差挂牛斗。犹闭香阁卧,相逢

老大常愁节物催,东皇又挽斗杓回。江天惨惨不成雪,山驿萧萧初见梅。隐士寄云从地肺,游僧问路上天台。戏书幽事无时阙,古锦诗囊暮暮开。

看湖初过月阴阴,同望灯廛话夜深。帆向西兴人便远,再来华近莫相寻。

楚泽伤春怨鶗鴃,长安索米愧侏儒。

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客似秋叶飞,飘飖不言归。别后罗带长,愁宽去时衣。乘月托宵梦,因之寄金徽。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堂。明月看欲堕,当窗悬清光。遥夜一美人,罗衣

彩燕迎春入宾飞,轻寒未放缕金衣。

一只孤舟巡海岸。盘陀石上垂钩线。钓得锦鳞鲜又健。堪爱羡。龙王见了将珠换。钓罢归来莲苑看。满堂尽是真罗汉。便爇名香三五片。梵□献。原来佛不夺众生愿。

玄冬梅半日,光接太丘星。雪月往来梦,溪山长短亭。利名成露草,行止付风萍。三十年来友,无如老典型。

清洛含温溜,玄龟荐宝书。波开绿字出,瑞应紫宸居。物著群灵首,文成列卦初。美珍翔阁凤,庆迈跃舟鱼。俾姒惟何远,休皇复在诸。东都主人意,歌颂望乘舆。

唤起鲸鲵满北州,过江仍复漏吞舟。一时共爱恢恢网,不悟三纲乱不收。

洪波浩浪,澄湛源流遂。此处隐神龟,敢吸尽、西江大水。任眠任睡,喘息几曾闻,能服气,会吞霞,自在长游戏。异光殊彩。并出真祥瑞。火焰正炎炎,便走在、当中取利。任烧任烙,旋旋聚清凉,能曳尾,会摇头,独上白莲蕊。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