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诗词:《杂咏》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百年礼乐逢休运,
千里江山极胜游。
那似鲍昭空写恨,
不为不粲只消忧。
中文译文:
百年来礼乐得以畅行,
千里江山极尽胜游。
这与鲍昭的空写恨一样,
并非为了不光彩而消除忧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时代的荣光和辉煌,以及个人的心情体验。
首先,诗人王安石以礼乐为象征,表达了百年来礼乐之道在社会中得以兴盛和发展的情景。礼乐在古代中国被视为文化传统和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兴盛代表了一个朝代的繁荣和和谐。这里的"百年礼乐逢休运"意味着礼乐在这个时代迎来了繁盛和兴旺的机遇。
其次,诗中提到"千里江山极胜游",形容了江山的壮丽景色,暗示着社会的繁荣昌盛。这里的"千里江山"可以理解为国家的疆土和辽阔的领域,而"极胜游"则表达了人们在这片美丽土地上畅游的愉悦和满足感。
然而,诗的后两句引入了鲍昭的形象,对比出了诗人内心的消沉和忧愁。鲍昭是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他以写恨诗著称,表达了自己的忧愁和悲伤。诗中的"那似鲍昭空写恨"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的忧愁和痛苦是多余的,与鲍昭不同,不值得写入诗篇中。
最后一句"不为不粲只消忧"表达了诗人的心态。他并不追求非凡的光彩,只希望消除内心的忧愁。这句话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词通过对礼乐和江山景色的描绘,以及对鲍昭形象的对比,展示了一个繁荣时代的荣光和个人内心的忧愁。诗人表达了对繁华背后价值的思考,强调了内心平静和追求心灵解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