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吟

生求媚于人,死求媚于鬼。
媚人幸富贵,媚鬼免罪戾。
生死虽殊途,人鬼岂异理。
哀哉过用心,妄意何时已。

作品评述

《即事吟》

生求媚于人,
死求媚于鬼。
媚人幸富贵,
媚鬼免罪戾。
生死虽殊途,
人鬼岂异理。
哀哉过用心,
妄意何时已。

中文译文:
活着时追求人们的媚意,
死后追求鬼神的媚意。
迎合人们可以得幸福与财富,
迎合鬼神可以免去罪戾之灾。
生死虽然有不同的道路,
但人与鬼神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悲哉,过度追求虚荣,
妄想何时才能止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哲学家邵雍创作的作品。诗人通过描述生前和死后追求媚意的人们,探讨了人与鬼神之间的关系,并对追求虚荣和妄想的行为进行了批判。

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人们在生前和死后都追求媚意的欲望。"生求媚于人,死求媚于鬼",指出了人们无论在生死状态下都希望得到他人或者超自然力量的认可和媚意。第三句"媚人幸富贵,媚鬼免罪戾",暗示了迎合他人可以获得物质上的富贵,而迎合鬼神则能够避免灾祸和罪行。

接下来的两句"生死虽殊途,人鬼岂异理",揭示了生死之间的虚无和无常。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人与鬼神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暗示了人与鬼神之间的联系。

最后两句"哀哉过用心,妄意何时已",反思了过度追求虚荣和妄想的行为。诗人以悲叹的口吻指责那些过度追求虚荣的人们,呼吁他们停止妄想,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生死、人与鬼神关系以及追求虚荣的反思,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批判。诗人邵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引导人们反思追求虚荣和妄想的行为,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真实和内在的价值。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诗词推荐

秉烛追游忆盛时,欢悰终较昔年稀。柳多客折凉阴薄,薇少人餐雨绿肥。胡蝶觉来方识梦,海欧飞去未忘机。相逢且可谈风月,莫话兴亡与是非。

廉织一雨适春闲,击剑悲歌气满颜。消破古今惟日月,补完风雅只江山。我因为旅成拘滞,君此安居得往还。一夕竹窗灯烛照,论文谈易两俱閒。

饮散兰堂月未中。骅骝娇簇绛纱笼。玳簪促坐客从容。已醉人间千日酒,赐来天上密云龙。蓬仙清兴欲乘风。

圩路抨弦白,圩沟夹柳青。藻明潜拨剌,日暖冻蜻蜓。只个新茅店,分明是水亭。行来惟恐尽,览处不容停。

帝忧南国切,改命付忠良。壤画星摇动,旗分兽簸扬。五营兵转肃,千里地还方。控带荆门远,飘浮汉水长。赐书宽属郡,战马隔邻疆。纵猎雷霆迅,观棋玉石忙。风流岘首客,花艳大堤倡。富贵由身致,谁教不自强。

雨暗湖堤没,藤交树色深。两来因问疾,每至亦幽寻。勿谓的方壮,须知老故侵。暄寒多变节,调护盍关心。

梦破池塘杳杳。情随春草。尊前风味不胜清,赋白雪、幽兰调。秀句银钩争妙。殷勤东道。蛮笺传与翠鬓歌,便买断、千金笑。

天风吹我落人间,暂入青山又促还。待得霜林收柿栗,却来重扣白云关。

履道坊南竹径脩,绿杨阴里水分流。众贤买得澄心景,独我居为养志秋。若比陈门成已僣,苟陪颜巷亦堪忧。无端风雨虽狂暴,不信能凌沉隐侯。

晨雨麦秋润,午风槐夏凉。谿南与谿北,啸歌插新秧。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我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

畴昔相看意便倾,重逢便觉眼增明。半生漫仕壮心在,五月长江去棹轻。龟椟久藏千乘宝,鹏风方快九霄程。公朝兼用人门选,外氏传家旧有声。

五湖僧独往,此去与谁期。兴远常怜鹤,禅馀肯废诗。望云回寺晚,为讲到城迟。还想安居日,应当后夏时。

湘君谁识是皇英,占得君山冷淡青。月满湖平相照处,姮娥应得见娉婷。

喝下忽雷惊,声前休领略。当锋啮镞时,蹉过第一著。不在壁立处,岂向平地泊。野水白连天,秋空飞一鹗。

修竹围墙草护阶,赏花庭院已安排。洛阳忠孝家何在,不贡姚黄更缅怀。

一别定不免,重来聊见情。匆匆置朝饭,愦愦困余酲。会合知何日,升沉恐异情。毋忘尺书寄,慰此寸心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

十二度圆皆好看,就中圆极在中秋。前峰独上还吟玩,高兴多于庾亮楼。

又吴尘、暗斑吟袖,西湖深处能浣。睛云片片平波影,飞趁棹歌声远。回首唤。仿佛记、春风共载斜阳岸。轻携分短。怅柳密藏桥,烟浓断径,隔水语音换。思量偏。前度高阳酒伴。离踪悲事何限。双峰塔露书空颖,情共暮鸦盘转。归兴懒。悄不似、留眠水国莲香畔。灯帘晕满。正蠹帙逢迎

病翁一榻萧然刘屏山号病翁,不知世有欢娱事。雀罗庭院,载醪客去,催租人至。报答秋光,要些酒量,要些诗思。奈长鲸罢吸,寒蛩息响,茶瓯外、惟贪睡。穷巷幸无干贽。或相过、莫知谁氏。柴门草户,阙人守舍,任伊题字。自和山歌,国风之变,离骚之裔。待从今向去,年年强健,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