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证道歌·证道歌

我今解此如意珠,贫儿衣裹灿光辉。
行行到处不曾失,再逢亲友始无疑。

作品评述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今解此如意珠,
贫儿衣裹灿光辉。
行行到处不曾失,
再逢亲友始无疑。

诗意:
这首《颂证道歌·证道歌》表达了诗人对于证道之路的颂扬和赞美。诗人自比拿着一颗如意珠,象征着他对于道路的领悟和理解。尽管他身处贫困,但他的信念和智慧却闪耀着光辉。他行走在各个地方,从未迷失方向,再次遇见亲友时,他们对他的修行和境界已毫无疑问。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于证道之路的心境和感悟。诗中的如意珠象征着智慧和悟性,诗人将其解开,表示他已经领悟到了道路的真谛。尽管诗人身处贫困之中,但他的内心却洋溢着光辉,这是因为他所追求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心灵的升华和境界的提高。他行走在道路上,从未迷失方向,说明他对于道的理解和坚持始终如一。最后,再次遇见亲友时,他们对他的信仰和修行已经没有任何疑问,这显示了诗人在道的修行上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证道之路的自信和坚持,以及对于修行成果的自豪。它鼓舞人们在追求内心的升华和追求道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坚信最终会得到认可和理解。同时,它也反映了佛教文化背景下的理念,强调了内心的光芒和修行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月破冥冥雨,枝摇闪闪黄。口中先水出,衣上带花香。肺疾须拚醉,牙疏不耐尝。调羹无复用,山谷日倾筐。

无山得似巫山秀,何水能如河水清。

缅然万里路,赫曦三伏时。飞走逃深林,流烁恐生疵。行李岂无苦,而我方自怡。肃事诚在公,拜庆遂及私。展力惭浅效,衔恩感深慈。且欲汤火蹈,况无鬼神欺。朝发高山阿,夕济长江湄。秋瘴宁我毒,夏水胡不夷。信知道存者,但问心所之。吕梁有出入,乃觉非虚词。

宾主俱欢醉,高楼迥倚空。形忘羁检外,酒散笑谈中。昨市烟初白,秋园叶半红。登临不厌数,朝夕是寒风。

待物莫如诚,诚真天下行。物情无远近,天道自分明。义理须宜顾,才能不用矜。世间闲缘饰,到了是虚名。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忆得寻山复出山,绿杨时候暮春间。至今只有游仙梦,长与松风自往还。

万木归根叶渐空,淡烟斜照有无中。客怀对此无情思,赖有知心老菊丛。

轻风拂柳冰初绽。细雨消尘云未散。红窗青镜待妆梅,绿陌高楼催送雁。华罗歌扇金蕉盏。记得寻芳心绪惯。凤城寒尽又飞花,岁岁春光常有限。

歌阕一尊清昼长,曲池小景晚风凉。波微动处见鱼戏,荷半开时过雨香。

上庸寒食已无花,山木青青吐嫩芽。此日伤心九原路,想无鸡犬只鸣鸦。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相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错错,戏海狞龙,冲霄辽鹤。老慈明,无著莫,笑里重重露拴索。

古人制字鬼神泣,后人识字百忧集。我不畏鬼复不忧,灵文夜补秋灯碧。

无端过去生中事,兜上朦胧业眼来。灯下髑髅谁一剑,尊前尸冢梦三槐。金裘喷血和天斗,云竹闻歌匝地哀。徐甲傥容心忏悔,愿身成骨骨成灰。

识公七年前,青衫骑破鞯。送公七年后,金章大州守。穷达反掌耳,置之勿复论。忆公出蜀日,避名如避喧。神羊一在首,慷慨眉宇轩。朝陈击奸疏,暮进兴邦言。炎炎中郎将,解带西南奔。矫矫内押班,挂冠神武门。所以杜御史,姓名满乾坤。人生有聚散,安所非游宦。徵黄不作难,圣主

蝇头蜗角总虚名,公擅儒林一老成。四德兼全空翠袖,一丘何暇问苍生。书窗掩月鸡同梦,琴室临溪鱼识声。可惜哲人今山矣,尚存畏敬尽堪刑。

步高寒、下观浮远,清晖隔断风雨。醉魂误入滁阳路。落莫不知何处。阑屡拊。又却是,秋城自有芙蓉主。重游倦旅。对万壑千岩,长江巨浪,空翠洒衣屦。景如许。都被楼台占取。晴岚暖霭朝暮。乾坤静里闲居赋。评泊水经茶谱。留胜侣。更底用,林泉曳杖寻桑苎。休休访古。看排闼青来

侠客重功名,西北请专征。惯战弓刀捷,酬知性命轻。孟公好惊座,郭解始横行。相将李都尉,一夜出平城。

衲子心情处士衣,今年参到地无锥。江乡一棹闲来往,只有明州数首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