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翠峰寺西轩

寂寂春葩映短墙,半山松竹奏笙簧。
无情幽鸟背人去,不惯村童笑客狂。

作品评述

诗词:《题翠峰寺西轩》
朝代:宋代
作者:黄公度

寂寂春葩映短墙,
半山松竹奏笙簧。
无情幽鸟背人去,
不惯村童笑客狂。

中文译文:
静谧的春花倚短墙,
半山的松竹奏起笙簧。
无情的幽鸟背离人群,
不习惯乡村孩童嘲客狂。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翠峰寺的西轩景象。春天的花朵在寂静中倚靠在矮墙上,半山的松树和竹子奏起了悠扬的笙簧声。然而,一只无情的幽鸟却飞离了人群,不再理会人们的存在。诗中还表达了村童对陌生客人的戏弄与嘲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互动。春花映短墙,展现了生命力勃发的春天景象,同时也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半山的松竹奏出笙簧声,使人联想到山间的清幽与宁静,给人以丝丝凉爽之感。然而,诗中的幽鸟却背离了人群,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独立自由的意味。最后两句则揭示了村童对陌生客人的态度,展示了乡村孩童天真率直的性格。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同时,通过对村童与客人的对比,也体现了作者对纯真与世俗之间的冲突和对自由的向往。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超然和自由的意境,引发读者对人生、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作者介绍

黄公度(一一○九~一一五六),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第一,调平海军节度签判。召爲秘书省正字。因忤秦桧,被论予词。十九年,通判肇庆府(明弘治《兴化府志》卷八)。桧卒,召爲考功员外郎。二十六年卒,年四十八。有《知稼翁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宋林大鼐《宋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墓志铭》。 黄公度诗,以明天启五年黄崇翰刻《莆阳知稼翁集》二卷本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竹寺初晴日,花塘欲晓春。野猿疑弄客,山鸟似呼人。酒嫩倾金液,茶新碾玉尘。可怜幽静地,堪寄老慵身。

红白虽分两色,清香总是梅花。早春风日野人家。相对伯夷柳下。爱影拈将灯取,惜香放下帘遮。长安如梦只堪嗟。乐此应须贤者。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去年雪暗江南路,日暮踟蹰无宿处。今年坐见故园春,梅花已过桃花新。东皋薄田才数亩,依方旋造逡巡酒。嗣宗痛饮是吾师,万事否臧勿挂口。循环三百真超忽,谁向空蒙问巢窟。愚痴聪慧一冥冥,不如且进杯中物。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

金舆晨动暖风微,比屋欢呼望帝晖。天喜宴开祈福地,云深香满侍臣衣。九韶凤舞当双阙,万烛龙趋护六飞。为与吾民同乐事,月寒犹未下端闱。

浓淡烟鬟半雨晴,溪光初借晚霞明。鳌头涌出三峰秀,天汉融成一鉴清。枌社有谁藏旧牒,宾云无处问遗声。幔亭寂寞仙何在,勾漏丹砂早晚成。

为怜碧砌宜佳树,自斸苍苔选绿丛。不向芳菲趁开落,直须霜雪见青◇。披条泫转清晨露,响叶萧骚半夜风。时扫浓阴北窗下,一枰闲且伴衰翁。

觅即知君不可见,穿过髑髅无不遍。举头鹞子过新罗,失却桃花秋月面。

贱贫百年愁,老大万事倦。起家来牧民,窃语笑丞掾。拘挛拙徵科,俭陋省游宴;不思返江湖,乃尔辱畿甸。斯言中吾病,有腼在其面。行当自劾去,暂寓等邮传。十月夜正长,岁事到冰霰;膏油幸可具,更尽书一卷。

飞鸟去不息,长空黯何极。疏峰带夕晖,点缀秋天碧。禅观坐超然,相望两沈寂。

常爱夏阳县,往年曾再过。县中饶白鸟,郭外是黄河。地近行程少,家贫酒债多。知君新称意,好得奈春何。

不胜方寸乱,岂暇二心持。忍矣王陵将,贤哉徐庶辞。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南纪西江阔,皇华御史雄。截流宁假楫,挂席自生风。僚寀争攀鹢,鱼龙亦避骢。坐听白雪唱,翻入棹歌中。

贺上人回得报书,大夸州宅似仙居。厌看冯翊风沙久,喜见兰亭烟景初。日出旌旗生气色,月明楼阁在空虚。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馀杭尽不如。

不与花争世态红。

宝婺星边太白仙,驭风飞下锦河边。朅来尽散阳春脚,归去独撑明月船。名重题舆千里郡,诏催步履八花砖。只愁此后民艰食,谁与邦民作食天。

一饷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堂名醉白尚存不,词翰辉光射两眸。天下曾除苏氏学,禁中却有太清楼。旧碑於世已难见,真迹惟君乃得收。感叹不堪衰泪落,林卢山下水空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