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友人见惠端州锦石俾为琴台之用赋答》
拼音和注音
xiāng yí piàn shí zì líng yáng , sì chǐ cái tóng fèng sù zhǎ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羚羊: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牛科。体形像鹿又像羊,脸长嘴尖,长有软毛及两枚不分支的角,性温顺,善奔跑,嗅觉敏锐。角可作药材。
片石:孤石;一块石头。指石碑。指片状的石料。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相贻片石自羚羊,四尺裁同凤嗉长。
作案真宜青玉好,为屏不用锦云张。
清音易取空如水,素手难留冻似霜。
去岁猪肝纯紫砚,一齐珍重在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