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洞庭柑

两潮船上别苏台,岁历侵人鹤化胎。
霜实可怜今入眼,佳人何日问重来。
黄金刃逐惊飞肉,白露团凝别恨腮。
重待扁舟落吾手,为君先报柳郎回。

作品评述

《赋洞庭柑》是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洞庭湖的柑橘园中,离开苏台的朋友们分别了。岁月的流逝使人变老,仿佛鹤化胎成了凡人。柑橘已经成熟,可惜无法与你分享,美丽的姑娘啊,何时才能再相聚呢?像黄金一般锋利的刀子割开了痛苦,露水凝结在别离的脸颊上。我期待着扁舟再次回到我身边,为了你,我会先去报告柳郎的归来。

诗意:
《赋洞庭柑》描绘了离别之情和对重逢的期盼。诗中通过洞庭湖的柑橘园景象,表达了友谊的离别和岁月的流逝对人们的影响。诗人通过描述柑橘成熟、黄金刃逐和露水凝结等意象,增强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感觉。最后,诗人期待着扁舟的归来,以便告知心爱的姑娘柳郎的回返,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和希望。

赏析:
《赋洞庭柑》以洞庭湖的柑橘园为背景,通过描绘柑橘成熟、黄金刃逐和露水凝结等生动的意象,巧妙地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重逢的期盼。诗人通过对岁月流逝的描绘,以及鹤化胎、黄金刃逐等形象的运用,展现了时光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柑橘成熟而无法与亲友分享,凝结的露水代表了别离的痛苦。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期待扁舟归来,以便告知姑娘柳郎的重要消息,进一步凸显了对重逢的渴望和希望。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和对重逢的期盼,给人以深思和共鸣之感。

作者介绍

王洋(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爲秘书省正字。歷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属舍人,坐事免(《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四四、五七、五八)。十年,由权发遣吉州改知邵武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八)。十七年,由知饶州任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五六)。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闢室曰半僧寮(《洞泉日记》卷中)。二十三年,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六五)。一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易祖收辑遗文爲《东牟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九卷),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周必大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四卷。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二○《王元渤右史文集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王洋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东牟集》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徇禄近沧海,乘流看碧霄。谁知仙吏去,宛与世尘遥。远帆背归鸟,孤舟抵上潮。悬知讼庭静,窗竹日萧萧。

今晨晴颇嬾,时夜雨犹声。欲社燕先觉,半春莺未呜。诗非一家苦,句岂十分清。参透江西社,无灯眼亦明。

手持兵甲挽天河,铁石心肝尚枕戈。宾客三千毛遂少,将军百万李陵多。风波如此子焉往,天道不然人奈何。岭海书生今已老,天涯无石为君磨。

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笑问中庭老桐树,这回归去免来无。

亲则班□子,贤于辅嗣甥。奠刍终古诀,炊黍霎时荣。先墓身为殉,新丘手自营。老人尤惜泪,何况又偏盲。

不惜冲泥步步前,为闻幽处有明川。峰回路转酬劳客,一派琉璃春正妍。

屋山终日信飘飘,似与幽人破寂寥。为有机心须强聒,直教悬解始声消。

混成一气,周行四时。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水本无声风作声,何民主坎止与流行。掀天不碍翻洪浪,到海须知有去程。可以东形暂激,不容轩轾性元平。悬知读易如程子,舟压银涛胆不惊。

一别婵娟便隔秋,寒光今夕为谁流。万家窗户人推枕,千里关山客倚楼。酒欲忘怀难解醉,诗将遣兴却添愁。空堂耿耿浑无寐,晓镜看来易白头。

旌旗阴里盛传呼,春梦才醒一事无。草草山肴话朋友,依然白鹤故时吾。

忆上梧桐岭,江淮万里开。匡庐天外画,彭蠡地中杯。暖欲还燕雁,香应落庾梅。重来感时序,更觉子山哀。

年事依稀鬓复青,看书细字眼犹明。池边自种桃初熟,篱下曾枯竹再生。已觉貂蝉除世念,未妨龟鹤伴诗情。日供薪水门人职,准拟金丹点铁成。

推尊太元,重屋为盛。谁其配之,我祖齐望。开基握符,正位凝命。于万斯年,孝孙有庆。

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有时吐向床,枕席不解听。斗蚁甚微细,病闻亦清泠。小大不自识,自然天性灵。

早过升仙不暇炊,桥边买饼疗朝饥。纷纷满座谁能识,大似新丰独酌时。

宁越佳山水,城楼枕北湖。丘陵助形势,沟洫借膏腴。晚景群峰会,春流众壑趋。自知千载后,歌调有农天。

树有高低枝短长,花开随处恰相当。都缘妙得毫端趣,竖抹横托总不妨。

暄风已惬绿阴凉,小簟初横六尺床。如宇宙宽容膝地,与尘埃隔及肩墙。鸟乌声乐樱桃熟,田舍人忙麦饭香。留得壁间双不借,尚堪锄水共移秧。

晓色阴晴久未分,乱山何处是萧屯。荒荒日转渔樵路,霭霭烟生桑枯村。胜地逢春聊驻马,主人好客为开樽。平生梦想归田乐,正喜吾僮得践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