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村翁家

白发茅茨下,耰锄力未衰。
儿孙收滞穗,鸡犬入寒篱。
俗朴人家善,山深井税迟。
能言耆旧事,相问坐移时。

作品评述

《过村翁家》是宋代薛嵎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发茅茨下,耰锄力未衰。
译文:在茅草覆盖的房子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依然用着锄头辛勤劳作。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农村老翁的景象,他年事已高,白发苍苍,却依然坚持辛勤地耕作。诗中的老翁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描绘老翁的形象,表达了对农民的赞美和对朴实生活的颂扬。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了一个普通农民的形象,展现了他们朴实自然、勤劳朴素的生活态度。白发茅茨下、耰锄力未衰这两句直接揭示了诗人笔下老翁的形象,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坚持劳作,展现了农民们勤劳不息的精神。儿孙收滞穗、鸡犬入寒篱这两句则表达了老翁家庭的宁静和和谐,诗人强调了那种宁静生活的可贵之处。俗朴人家善、山深井税迟这两句则突出了这个家庭与世无争、守纯守真的品质,他们在山深处生活,纳税也不受限制,自由自在。能言耆旧事、相问坐移时这两句则表达了老翁智慧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他能讲述过去的故事,与他人交流,展现了老翁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整首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敬意和对朴实生活的赞美。通过描绘老翁的形象和他的生活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坚韧不拔、勤劳朴素的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价值观和纯朴生活方式的怀念和推崇。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农民的敬重和对朴实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社会中农民阶层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

作者介绍

薛嵎(一二一二~?),字宾日,小名峡,小字仲止,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四十五(《宝祐四年登科录》)。官长溪簿(清干隆《福建通志》卷二六《职官志》)。有《云泉诗》。 薛嵎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编爲一卷。

诗词推荐

奈苑谈经者,兰台著作称。吾儒不兼习,尔学若多能。每爱前峰好,闲穿弊屐登。定将修史笔,添传入高僧。

六龙极北瞻明主,三凤河东愧腐儒。

举世谩扰扰,谁能伴南山。新怀太守印,雅意处士闲。朝夕爱此君,相对一水间。

高才尝负俗,公存此开荣。却领淹中学,还为稷下卿。槐依乡市绿,风入舞坛清。稽古方知力,腾飞自有程。

峰云晓影破孱颜,万里风生结早寒。人在兜零烟外走,岁从鶗鴂口中残。槽花并滴添新酎,笥月兼轮掩故纨。白发光阴诚可惜,五年搔首望长安。

湘流落日外,沙迥暮生烟。杳杳千峰失,霏霏万壑连。鹊翻知浦树,人语辨江船。暗里猿声断,愁深搅夜眠。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寒溪澹容与,老木枝相樛。其谁合二美,名此景物幽。太史昔南骛,於焉曾少休。想当下榻初,清与耳目谋。品题得要领,亦有翰墨留。我来访遗址,密竹鸣钩辀。稍令旧观复,还与佳客游。树影散香篆,水光泛茶瓯。市声不到耳,永日风飕飕。所忻簿书隙,有此足夷犹。平生丘壑原,如痼

密疏即储胥,指言刀锯馀。难排赵高鹿,竟葬楚江鱼。愤魄栖长濑,冤氛犯太虚。无人抉君目,他日见诛除。

人生七十古来稀,今日愚年已及期。从此光阴犹不测,只应天道始相知。

知之一字,众祸之门。杀人放火,活捉生擒。不是今日枢要,亦非上古典刑。与贼过梯了也,攻墙割壁何人。

三更里,瞥看银蟾圆不缺。吐出一轮光明,满天莹然有别。向南方也,玉花结。白鹿前来行得窃。便衔他新皎洁。将去圭峰山头,独自口中啮*。害风儿,怎生说。

残雪照篱落,空山无俗諠。鸡寒懒下树,人晏独开门。废圃春荣动,回塘雾气昏。谁家岁酒熟,辍棹忆西村。

月下潮生红蓼汀。浅霞都敛尽,四山青。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处,点点乱寒星。别语寄丁宁。如今能间隔,几长亭。夜来秋气入银屏。梧桐雨,还恨不同听。

吏抱簿书去,聊兹驻屏星。亦复唤名酒,脱巾姑细倾。慎勿闭吾门,要著屐齿痕。悠然见南山,畴昔初不言。

蜀地虽远天之涯,蜀人只隔一水巴。自从文翁建此学,此俗化为齐鲁家。泮林春风桑椹熟,集鼓坎坎闻晨挝。诸生堂奥分左右,相比以立如排衙。九牧之金充岁贡,搜出精矿遗其沙。卿云褒武皆蜀秀,虎豹各自雄须牙。两京得人广数路,忍使丘中留子嗟。不然题名百许辈,无一显者何谓耶。

解知身世两鸿毛,肯羡一钩连六鳌。有口惟宜醉醇酒,时时痛饮读离骚。

女姑听。女姑听。学取麻姑至净清。依他妙善行。莫惺惺。莫惺惺。外做憨痴内自灵。功成赴玉京。

岁暮一为别,江湖聊自宽。且无人事处,谁谓客行难。郢曲怜公子,吴州忆伯鸾。苍苍远山际,松柏独宜寒。

不夜非关月,无风也自香。着花能许细,落子不多长。玊糁开犹半,金须捻更强。得秋何恨脕,胦暑却生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