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集庆开山

如意来尸释梵宫。
雨花狼藉湿春风。
自惭老矣无灵骨,日在深云听讲钟。

作品评述

《寄集庆开山》是宋代释智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如意来尸释梵宫,
雨花狼藉湿春风。
自惭老矣无灵骨,
日在深云听讲钟。

译文:
像意来到释梵宫,
雨花狼藉湿春风。
自愧老了没有灵魂之体,
白天在深云中聆听佛堂的钟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寂静而虔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自省。诗人以自己的身份为出发点,通过如意来尸、释梵宫、雨花、春风、灵骨和讲钟等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感慨和反思。

赏析:
1. 如意来尸、释梵宫:如意来尸是指诗人以虔诚的心态进入佛教殿堂,释梵宫指的是佛殿。这两个意象在诗中象征着诗人对佛教教义的追求和对心灵净化的渴望。

2. 雨花狼藉湿春风:雨花狼藉暗示了大雨过后的残破景象,湿春风则表达了春天的湿润气息。这一描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沉重,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3. 自惭老矣无灵骨:诗人自我反思,感到自己年老无力,灵魂也渐渐消逝,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性和自身境况的无奈与自愧。

4. 日在深云听讲钟:这句表达了诗人日常生活中沉浸于佛教教义的状态。深云意味着超越尘世的高远境界,讲钟则代表佛教的教诲和启迪。诗人将自己的心神寄托于听钟之中,希望能够在虔诚的信仰中找到安慰和指引。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信仰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自身境况的忧伤和对内心追求的渴望。同时,通过意象的运用和对诗人内心状态的揭示,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诗词推荐

归仁由克已,学道在存心。

月明如水带寒流,饮福灵坛晓未收。不是社公唤我起,何缘一日两中秋。

钓艇已收缗,无人深闭门。云生沙上石,月出水南村。寂寞寒潮远,微茫烟浪昏。孤舟中夜笛,感慨动吟魂。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烂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生长均江左,游从集豫章。官曹推扫溉,人望极轩昂。谠论暌违后,休声涕泪傍。凤池纶綍手,挥翰发幽光。

致知格物。初学工夫参圣域。天高地远无穷极。欲造精微,莫若守惟一。纯全天理明如日。都缘人欲来相惑。且将持敬为先入。若能持敬,真个是神力。

王家梅树春常早,露坐曾侵月影来。闻道去年还得意,新花还似旧时开。

堤边树子最无情,恰则春归第一程。舞向南风浑不住,叶间羞损旧啼莺。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火虐风饕水渍根,霜皴雪皱古苔痕。东风未肯随寒暑,又蘖清香与返魂。

十洲洞府养神仙,几说桑田屡变迁。老才商周为柱史,刘安拔宅上青天。名山隐遁非堪守,炼药修真本自然。想取仪形通感应,徒劳运智乱烹煎。

一天秋色远,千里病眸宽。野旷牛羊小,楼高风露寒。扫愁嫌酒薄,少事欲心安。溪友门前过,留鱼荐晚餐。

侯景长驱十万人,可怜梁武坐蒙尘。生前不得空王力,徒向金田自舍身。

中秋有约醉南湖,料此清光已不孤。枕上不堪良夜永,起来犹强作伊吾。

惟有南宫竇员外,为予垂泪閤门前。

解遣愁人,能添喜气。些儿好事先施力。画堂深处伴妖娆,绛纱笼里丹砂赤。有艳难留,无根怎觅。几回不忍轻轻别。玉人曾向耳边言,花有信、人无的。

内桥南走是长干,十里平铺白玉寒。踏尽马蹄尘不动,半窗明月此中看。

家在炎州往朔方,--疾(失姓)岂知于阗望潇湘。--澄(失姓)曾经陇底复辽阳,--巨川(失姓)更忆东去采扶桑。--皎然楂客三千路未央,--严伯均烛龙之地日无光。--疾(失姓)将游莽苍穷大荒,--皎然车辙马足逐周王。--严伯均

共治清淮北面州,何言分袂帐夷犹。君还南阙双龙下,我驻东方千骑头。未落林花延别醑,无穷堤草伴行舟。怀人愬月劳劳意,自此相牵更倚楼。

聚蚋醯边闹似雷,乞儿争背向寒灰。长平失势见何晚,栗里息交归去来。休问江湖鱼有沫,但蕲云水鹤无媒。岩扉岫幌牢扃钥,不是渔樵不与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