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石图诗

柏生两石间,天命本如此。
虽云生之艰,与石相终死。
韩子俯仰人,但爱平地美。
土膏扎烡壤,成坏几何耳。
君看此槎牙,岂有可移理。
苍龙转玉骨,黑虎抱金柅。
书师亦可人,使我毛发起。
当年落筚意,正欲饥韩子。

作品评述

诗词:《柏石图诗》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柏生两石间,
天命本如此。
虽云生之艰,
与石相终死。

韩子俯仰人,
但爱平地美。
土膏扎烡壤,
成坏几何耳。

君看此槎牙,
岂有可移理。
苍龙转玉骨,
黑虎抱金柅。

书师亦可人,
使我毛发起。
当年落筚意,
正欲饥韩子。

中文译文:
柏树生长在两块石头之间,
这是天命使然。
尽管柏树生长艰难,
却与石头一同终老。

韩子仰视或低头,
只喜欢平坦的地面美景。
土壤的肥沃与贫瘠,
受命运掌控。

君子观看这些凹凸不平的石头,
岂能理解其价值所在。
苍龙将其玉骨转化,
黑虎紧抱其金色斑纹。

书法大师也能引起人们的赞叹,
让我全身的毛发竖起来。
当年我放下了书竿的意愿,
正欲追逐韩子的学问。

诗意和赏析:
苏轼的《柏石图诗》以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柏树生长在石头之间的景象,并联系了韩子、苍龙、黑虎和书法等元素,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柏树的生长艰难与石头相伴终老,暗喻人生的坎坷与不易。韩子的态度和观点被提及,他只看重眼前的美景,而忽略了生命中的艰辛和困境。土壤的肥瘠与贫瘠象征着命运的摆布,暗示人们的命运是无法自主掌握的。

诗中的凹凸不平的石头和槎牙象征着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战,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眼光无法理解其价值的失望。苍龙转化为玉骨、黑虎拥抱金柅等形象,寓意着宝贵的东西常常被人忽视或误解。

最后,诗中提到书法大师,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才华的向往。他放下了书竿,意欲追求韩子的学问,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知识的渴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苏轼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比喻,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坎坷和困境的认识,以及对价值和才华的思考。诗意深远,赏析时需要仔细品味其中的意象和隐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主旨和情感。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历数勋贤后,如郡到眼希。胸中蕴金石,笔下出珠玑。倾盖嗟何晚,临流又送归。他年傥相忆,寻我钓鱼矶。

堂堂延阁老,遗范见期人。孝友传家旧,诗书用力新。人心危易失,圣学妙难亲。原勉思弘毅,求仁可得仁。

二陕三门境,江城想未胜。早衙连庙鼓,夜市杂船灯。乞任多朝市,忘归有海僧。东楼仍更好,欲去又同登。

悟彻儿孙伟貌,夺衣白夺餐肴。笑欣悲怨类咆哮。正是豺狼虎豹。不与同居打闹,回头便载青包。恁随云步访三茅。同话清虚道教。

秋风吹客衣,归兴浩难写。寒林噪晚鸦,红日堕平野。篙师解人意,檥棹酒旗下。

卢郎到处觉风生,蜀郡留连亚相情。乱后江山悲庾信,夜来烟月属袁宏。梦归兰省寒星动,吟向莎洲宿鹭惊。未脱白衣头半白,叨陪属和倍为荣。

月旦尝居第一评,立朝风采照公卿。门生故吏知多少,尽向碑阴刻姓名。

独住三峰下,年深学炼丹。一间松叶屋,数片石花冠。酒待山中饮,琴将洞口弹。开门移远竹,剪草出幽兰。荒壁通泉架,晴崖晒药坛。寄知骑省客,长向白云闲。

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冷落江西香火缘,岭南人少问吾传。一行水陆余千里,两岁风花仅百篇。句眼竟谁知落处,古囊长是挂闲边。獿人常试斲泥手,客里相逢喜欲颠。

抠衣三十年前事,曾以诸生傍绛纱。一国所尊吾白下。双凫犹远令江华。时来馆学总余事,老去衣冠怀故家。共怪我门郊岛外,狂生尚有一刘叉。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漏痕新长莲花斗,龙池草色连沟柳。忆春还又怯春来,日日春情殢如酒。小床偷制锦回文,落地针声暗惊手。梦绕梁三白蝶飞,西园鼓子花开后。

过得一日过一日,人间万事不须谋。邻家幸可赊芳酝,红蕊何曾笑白头。

刘郎何日是来时。无心云胜伊。行云犹解傍山飞。郎行去不归。强匀画,又芳菲。春深轻薄衣。花无语伴相思。阴阴月上时。

江边日晚潮烟上,树里鸦鸦桔槔响。无因得似灌园翁,十亩春蔬一藜杖。

豆花雨过晚生凉,林馆孤眠怯夜长。自是愁多不成寐,非缘金井有啼螀。

节物贫家有故常,春盘腊粥逐时忙。悠悠岁月催双鬓,草草鸡豚荐一觞。人意自殊平日乐,梅花宁减故时香?小园新展西南角,挂树青萝百尺长。

月月相逢只旧圆。迢迢三十夜,夜如年。伤心不照绮罗筵。孤舟里,单枕若为眠。茂苑想依然。花楼连苑起,压漪涟。玉人千里共婵娟。清琴怨,肠断亦如弦。

春风与汝不相关,何事潜来入我园。曲沼揉蓝通底绿,新梅翦彩压枝繁。短莎乍见殊堪喜,鸣鸟初闻未觉喧。凭仗东君徐按辔,旋添花卉伴芳樽。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