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世颂三首

夫子曳杖逍遥,曾子易箦兢战。
圣贤乐天畏天,吴子中通一线。

作品评述

《谢世颂三首》是宋代吴潜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几位古代圣贤的风采和境界,表达了他们对天命的敬畏和对人生的豁达乐观。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谢世颂三首》

夫子曳杖逍遥,
曾子易箦兢战。
圣贤乐天畏天,
吴子中通一线。

译文:
孔子挥舞手中的拐杖自在自得,
曾子背负笔记本,勇敢战斗。
圣贤们以快乐的心态对待人生,敬畏天命,
吴子通达天人之间的联系。

诗意:
《谢世颂三首》通过描绘几位古代圣贤的生活态度和品质,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天命的敬畏。诗人以夫子和曾子为代表,表现了他们在追求真理和实践中的不同风采。夫子以逍遥自在的态度示人,展现了他对人生的豁达和从容;而曾子则以勇敢的战斗精神,表达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诗人进一步提到圣贤们乐观对待人生,同时对天命抱有敬畏之心,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吴子更是以超越尘世的智慧,洞悉了天人之间的奥秘,具有通达一线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几位古代圣贤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各自独特的品质和精神境界。夫子的逍遥自在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俗的心态,他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展示了一种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曾子的兢战形象则突出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背负着笔记本,勇敢地面对挑战,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圣贤们乐观对待人生、敬畏天命的态度表明他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敬畏和敏感。而吴子则以中通一线的境界,展现了他超越凡俗的智慧和对宇宙真理的洞察力。

整首诗词通过对几位圣贤的形象描绘,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它提醒人们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追求真理、追求知识,并对天命怀有敬畏之心。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赞颂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诗词推荐

大鹏抟风,苍龙出海。手抬手搦,日上月下。霜雪严凝识岁寒,双陆盆边须喝采。

青山直绕凤城头,浐水斜分入御沟。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

叹息人真未易知,暮年始觉麴生奇。个中妙趣谁堪语,最是初醺未醉时。

三千宫女露蛾眉,笑煮黄金日月迟。麟凤隔云攀不及,空山惆怅夕阳时。

倾城一笑得人留。舞罢娇娥敛黛愁。明月宝鞲金络臂,翠琼花珥碧搔头。晴云片雪腰支袅,晚吹微波眼色秋。清露亭皋芳草绿,轻绡软挂玉帘钩。

渚云低压云山暮,烟素横空落日斜。秋老江乡稻粱熟,一行征雁下平沙。

踟蹰下山妇,共申别离久。为问织缣人,何必长相守。

憭栗之秋,骚人所悲。彼僧何为,乃写以辞。绝艺出尘,亦寄焉耳。云烟苍茫,在此幅纸。

上书北阙妨何事,笑杀孤寒孟浩然。

为何不倦写诗词。这个明因只自知。一笔书开真正觉,三田般过的端慈。回光返照缘观景,固蒂深根恰及时。密锁玄机牢闭户。唤来便去赴瑶

晴里看山故自佳,雨边益觉兴无涯。我家正在千山底,每一看山还自嗟。

离离双鬓似秋蓬,惯逐沙鸥与断鸿。漂母矶头春水阔,扁舟何处系东风。

五臣奚与。契阔百罹。身经险阻。足蹈幽遐。义由恩深。分随昵加。绸缪委心。自同匪他。

从来席不暖,为尔便淹留。鸡黍今相会,云山昔共游。上帘宜晚景,卧簟觉新秋。身事何须问,余心正四愁。

玉带胡奴骑且牵,银騣白鼻两争先。八坊龙种知何数,乞与岐邠并锦鞯。

水已清,清中不易当其精。精华极,何宜更复加磨拭。良工磨拭成贯珠,泓澄洞澈看如无。星辉月耀莫之逾,骇鸡照乘徒称殊。上人念佛泛贞谛,一佛一珠以为计。既指其珠当佛身,亦欲珠明佛像智。咨董母,访朱公。得之玓瓅群奇中,龙龛鹫岭长随躬。朝自守持纤掌透,夜来月照红绦空。

短檠铁研用功深,万卷蟠胸不辍吟。故国遁身来济岱。壮年发藻向儒林。爱民利物平生事,忧国忘家一片心。史馆顷年陪润色,挽公无路涕盈襟。

晚排阊阖披云雾,身蹑仙踪游禁宇。始知天上自清凉,不信人间有炎暑。庭前青松笙竽声,望处红蕖锦绣云。月卿领客意缱绻,冰盘照坐光缤纷。薰堂尽地蒲葵扇,瑶阶细展桃枝簟。加笾新采波上菱,如珠更剥盘中芡。老罢惭地翰墨功,臭味喜入芝兰丛。二妙不偕阿凤至,四老但许商山同。

行到深深一翠微,人多畏虎闭山扉。我今最爱兹山住,虎迹多时人迹稀。

荷叶披披一浦凉,青芦奕奕夜吟商。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