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作品评述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翻译及注释

翻译
四海布满战尘兵戈正起,在这令人感伤的离别宴会上,更加容易清泪淋漓。
我敬爱你不顾辛劳去侍奉双亲,还要叹息落花时节送你北去。
想念时只有看看寄来的书信,可以宽慰的是毕竟会有重逢日期。
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你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呀。

注释
⑴王四十五:未知其名,“四十五”是在兄弟(包括从兄弟)中的排行。东都:指江都府(今江苏扬州)。五代南唐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称西都,遂把五代吴的旧都江都府称为东都。
⑵“海内”句:公元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后,先后用兵攻破荆南、后蜀、南汉等,南唐亦已朝不虑夕。
⑶怜,即爱。负米:《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见孔子曰:‘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后以“负米”作为孝养父母的故实。
⑷想忆:指别后思念。看来信:一作“望来信”。
⑸后期:指后会之期。
⑹殷勤:情意恳切。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生离死别,是人生痛苦事。因此,送别之诗大多消沉凄苦,字句显得沉闷。唐初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摆脱了这种传统的写法,成为送别诗中的名篇,徐铉的这首送别诗,虽不及王勃诗那样有名,但也别开生面,有其独到之处。

  诗的首联扣题,写送别,先写送别时的形势。当时南唐偏安江南,其他地区正战乱不绝。朋友相别,离愁别绪,本来就够凄苦的了,又值兵乱不绝,更令人焦心。这“海内兵方起”一句,包含甚富,突出了感离伤别的浓重气氛,带出下句“泪易垂”之意。

  颔联归结到王四十五身上,并抒发了诗人的惜别之情。“负米”事见《孔子家语·致思》,王四十三离开相对安定的地区,不辞艰险,回家尽孝。下句作一转折:“当此落英缤纷之时,我们二人正应把臂同行,赏花饮酒,你要回家尽孝,我只得在此送别,只可惜辜负了春光。”“无可奈何花落去”,惜别之情更见凄婉。送别的气氛,与王四十五的情谊,至此已抒写得淋漓尽致了。于是颈联语气一转,由伤离而劝慰。诗人另有一首《七夕应令》诗说:“斗柄易倾离恨促,河流不尽后期长”。“后期”亦同此义。这句是说,一别之后,可以鱼雁往来,相互宽慰,终还有相逢之日。末联“折柳”相赠,则是古代朋友相别时的习惯,以后就成了送别的代称。《三辅黄图·桥》即记“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代权德舆《送陆太祝》诗亦有“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之句。这一联是说: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君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东都江都在江北,江宁则在江南,友人虽北去,然而思念朋友之时,必定会翘首南望的,所似特地说“此是向南枝”。这样,末联以折柳相赠,慰藉友人,归结全诗。

  此诗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抒写了离别时的缠绵情思,但伤别之中有劝慰,并不一味消沉。诗的语言也平易朴实,颇能感人。在送别诗中,是一首上乘之作。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创作背景

  徐铉仕南唐时,曾受命巡抚楚州(治所在今江苏滩安),因得罪“权近”,被以“擅杀”的罪名流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庆),又改徙饶州(治所在今扰西波阳),不久又召回京师。《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即写于召回京师之后。

作者介绍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诗词推荐

锦屏香断。谁在朱楼吹玉管。唤起凄凄。不似河桥听得时。云阶月地。长忆青灯*络纬。秋满闲门。断送潘郎瘦几分。

莫笑书生一卷书,唐虞事业正关渠。汉廷若有真王佐,天下何须费扫除。

两朝稽古备词臣,上逼仙班压缙绅。避路火城传卫士,具餐晨馆候庖人。春深玉署翻红药,日晚金河出素鳞。莫为凉飚惜团扇,向来供奉受恩频。

天与骚人景物宜,风流嘲戏恰相知。长安道上吟诗罢,笑里骑驴缓勒羇。

茶香解睡磨铛煮,山色牵怀著屐登。

世事从来不可常,把茆犹幸得深藏。床头酒瓮寒难熟,瓶里梅花夜更香。薄命元知等蝉翼,畏途何处不羊肠?诗成读罢仍无用,聊满山家骨董囊。

闭囚断外事,昧坐半馀期。有言颖叔子,亡来已一时。初闻宛不信,中话涕涟洏。痛哉玄夜重,何遽青春姿。忆汝曾旅食,屡空瀍涧湄。吾徒禄未厚,筲斗愧相贻。原宪贫无愁,颜回乐自持。诏书择才善,君为王子师。宠儒名可尚,论秩官犹欺。化往不复见,情来安可思。目绝毫翰洒,耳无

山出太虚外,溪流千古高。临窗喧客枕,洗耳溅僧袍。夜月气犹凜,秋风声更豪。二年游赏剧,欲别首频搔。

五侯之鲭紫驼峰,鹿鹿斗饤难争雄。世多果腹鲜知味,北斗以南推朔翁。桂林延入莲花丛,相邀皓月烹清风。讵羡鮓麋与胹熊。座有一珍群品空,舂容樽俎须却戎,海戢鲸波列上功。

厄贫作客嗟不辰,栖危更觉怀家频。接泥渡头漫簇云,飞雪成块打倒人。隔江黄梅山嶙峋,莫障疆场风沙尘。巴河未放船出津,岁晚客子多苦辛。伊谁急利行移新,茶引濡滞太不仁。书生枉困千金身,呕尽心力无由伸。乾坤误我此行役,徒然梦想南山宅。庐阜要穷仙佛迹,须将姓字磨崖石。

春物竞相妒,杏花应最娇。红轻欲愁杀,粉薄似啼销。愿作南华蝶,翩翩绕此条。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十年裘马锦江滨。酒隐红尘。万金选胜莺花海,倚疏狂、驱使青春。吹笛鱼龙尽出,题诗风月俱新。自怜华发满纱巾。犹是官身。凤楼常记当年语,问浮名、何似身亲。欲寄吴笺说与,这回真个闲人。

筠阳太守旧知闻,笔力清新思不群。泰道自当随纪历,蹇涂何用庆书云。杯中旨酒衰难尽,床上愁妻病未分。故向琳宫同寂寞,一炉时火伴清芬。

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花飞。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

病容愁思苦相兼,清镜无形未我嫌。贪广异蔬行径窄。故求偏药出钱添。同人散后休赊酒,双燕辞来始下帘。更有是非齐未得,重凭詹尹拂龟占。

天上词垣近省闱,十年毛羽爱追飞。南池水暖鹍重化,西华风高雁未归。绝足风尘须独步,初心道德肯相违。网罗剩有求才意,未放山林老布衣。

大安宫里漆园椿,子干孙枝叶叶新。今日四株高下碧,相承一样八千春。

凡骨何堪得再行,渴心犹要谒通明。惊闻竹树连山雨,疑有风雷{左扌右暴}地声。鹿啖黄精知岁久,人逢青箬便神清。重来只要斋盏饭,副以常堂枸杞羹。

双双野田雀,上下同饮啄。暖去栖蓬蒿,寒归傍篱落。殷勤避罗网,乍可遇雕鹗。雕鹗虽不仁,分明在寥廓。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