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送凌子还旧京(其六)》
拼音和注音
yǔ zi xiāng wèi mìng , chán chú zài yuè zhō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蟾蜍:(名)①一种两栖动物,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分泌的黏液叫蟾酥,可入药。吃昆虫,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②传说月亮里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代诗文里常用来代指月亮。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萧萧天北风,吹乱客心蓬。
明日御沟里,水流不可同。
莫忘贫贱好,频使梦魂通。
与子相为命,蟾蜍在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