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寺

溪山尽日行,方听远钟声。
入院逢僧定,登楼见月生。
露垂群木润,泉落一岩清。
此景关吾事,通宵寐不成。

作品评述

《宿山寺》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是孟贯。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溪山尽日行,方听远钟声。
入院逢僧定,登楼见月生。
露垂群木润,泉落一岩清。
此景关吾事,通宵寐不成。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在山寺中过夜的景象。诗人整日行走于山间溪水之间,远远听到钟声悠扬回荡。他走进寺院,遇见一位定坐冥思的僧人,登上楼顶,看到明亮的月光升起。夜露滋润着周围的树木,泉水从一块岩石上流淌而下,清澈见底。这样的景色让诗人心境宁静,但也导致他整夜难以入眠。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山寺夜晚的宁静与美丽。诗人通过描绘溪水、钟声、月光、露水和泉水等元素,创造出一幅清幽的山寺画卷。

首句"溪山尽日行,方听远钟声"以行走的方式将读者引入诗中,使人感受到在山间溪水中漫步的愉悦。远处传来的钟声增添了一丝神秘和超脱凡尘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入院逢僧定,登楼见月生"描述了诗人进入寺院,遇见一位坐定禅修的僧人,登上楼顶,欣赏到美丽的月亮升起的情景。这里的寺院和僧人象征着宁静与修行的精神境界。

随后的两句"露垂群木润,泉落一岩清"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色。露水滋润了周围的树木,泉水从一块石岩上流淌而下,清澈见底。这些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机。

最后一句"此景关吾事,通宵寐不成"表达了诗人对这样的景色深深的吸引和沉醉,导致他整夜难以入眠。诗人将自己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进一步强调了山寺的宁静和美丽。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山寺夜晚景色的赞美和对自然清幽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和思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对于宁静境界的追求,领略到唐代山水诗的独特韵味。

作者介绍

孟贯,字一之,建阳(今属福建)人,一说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万姓统谱》卷一○八)。后周显德中,释褐授官(《江南野史》卷八),爲性疏野,不以名宦爲意,喜篇章,谏议大夫杨徽之称之(《诗话总龟》前集卷一三引《诗史》)。今录诗三十一首。

诗词推荐

曾闻五月到渝州,水拍长亭砌下流。惟有梦魂长缭绕,共论唐史更绸缪。舟经故国岁时改,霜落寒江波浪收。归梦不成冬夜永,厌闻船上报更筹。

松底柴门尽日关,主人西去几时还。长鑱委地黄精老,时有寒猿啸砚山。

闲想旧游都似梦,别来秦树又西东。高秋最忆樊川景,稻穗初黄柿叶红。

王萧书迹卫公诗,流落江南世少知。古寺购寻遗刻在,新亭龛置断珉奇。模传遂比黄庭字,埋没非同石鼓碑。墨薮书评多逸事,何妨挥翰与题辞。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难舍,无过己财。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儒林学海老宗师,每恨闻名识面迟。一部山川司马记,百篇风月谪仙诗。玉堂挥翰思当日,金鼎调元定此时。抱负大才应大用,得看事业迈周伊。

蚤兆于凤卜,来嫔驷马车。夫君宜竹帛,子舍各诗书。露薤丹旌举,风杨组帐虚。空余彤管训,他日照乡闾。

憨憨与世共儿嬉,兀兀从人笑我痴。闲里事忙晴晒药,静中机动夜争棋。心情诗卷无佳句,时节梅花有好枝。熟睡觉来何所欠?毡根香软饭流匙。

青管演纶都已竭,文揪争道恨非高。辄将北苑先春茗,聊代山中堕月毫。

天公极意辨元宵,顷刻挼云作雪飘。茂苑长洲花剪玉,苏台香径砌成瑶。千灯剩喜开红药,两鬓还惊插素标。客子孤舟寒折骨,无端诗伯苦相撩。

白云深处路难通,拟问踪由已涉功。挂角羚羊无影迹,从容还落正偏中。

乘鸾缥缈过三山。游戏下人间。金尊不辞频倒,春色上朱颜。依暖玉,掠风鬟。语关关。惟愁漏短,雨散云飞,骑月空还。

高山流水去沉沉,并落长屏百仞深。暗有冲风起崖腹,散成飞雨到潭心。梯空直下知无计,攀木旁窥战不禁。好著孤亭巧相对,重来应得慰登临。

两到蟾宫折桂枝。经文纬武拟康时。箫台仙隐漫游嬉。气宇棱棱吞梦泽,笑谭落落璀珠玑。何妨相对沃金卮。

曲屏谁画小潇湘,雁落秋风蓼半黄。云澹雨疏孤屿远,会令清梦到高唐。

多情潘佑羡杨花,出入千家复万家。少日壮心都失去,老年新事不知佗。诗中罪过人多恕,酒里功劳我自夸。犹有一般牢落处,交亲太半在天涯。

古貌如君更古心,舣舟来伴故人吟。十分酒醉忧时切,一点灯昏语夜深。半似画图经雨壁,不成宫徽乱风琴。个中好办栽梅计,胜友从教载月寻。

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著孟光。

帝阙肃开,天阶坦屐。霓旌羽盖,导务坼术。匪夸雕琢,匪矜繁丽。兹谓盛行,亿载千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