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元夕次韵干誉)

夹路行歌尽落梅。
篆烟香细袅寒灰。
云移碧海三山近,月破中天九陌开。
追乐事,惜多才。
车声遥听走晴雷。
十年梦断钧天奏,犹记流霞醉后杯。

作品评述

《鹧鸪天(元夕次韵干誉)》是宋代叶梦得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夹路行歌尽落梅。
篆烟香细袅寒灰。
云移碧海三山近,
月破中天九陌开。
追乐事,惜多才。
车声遥听走晴雷。
十年梦断钧天奏,
犹记流霞醉后杯。

诗意:
这首诗写的是元夕之夜,叶梦得借景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中描绘了一幅夜晚行走在夹道之间,落梅花已尽数的景象。夜幕中烟雾袅袅,香气扑鼻,冷灰散发着微弱的寒意。云彩飘移,使碧海和三座山峰显得近在眼前,明月穿破云层,照亮了中天,仿佛九条大街都打开了。作者怀念过去的乐事,惋惜多才多艺的人物已经逝去。远处传来车马声,仿佛听到了走过晴朗天空的雷声。十年过去了,曾经的梦想已经破灭,就像钧天古乐的演奏已经停止,但作者仍然记得醉饮后流霞的美好。

赏析:
《鹧鸪天(元夕次韵干誉)》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叶梦得对人生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思考。通过对元夕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和英才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插景的手法,将夜晚的景色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与表达力。作者通过描绘落梅花、篆烟香和冷灰等细节,营造了寂静而凄美的氛围。云移碧海和月破中天的描写,则表达了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感叹。最后一句诗以钧天乐为隐喻,寄托了诗人对过去梦想的追忆和怀念之情。整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展现了叶梦得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才华横溢的写作风格。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叶梦得的文学成就

  叶梦得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其词集第一首〔贺新郎〕词,相传为应真州妓女之请而写,播于歌者之口,正代表他早期词作的格调。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石林词》)集中所存,大抵属此,如毛晋所说“不作柔语□人”(《石林词跋》)。可见他随着社会的巨变而学习苏轼词风,用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如〔念奴娇〕“云峰横起”就完全模仿苏轼“大江东去”,并用原韵。〔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更将苏诗组织入词。他写景是“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念奴娇〕),咏怀是“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水调歌头〕),与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一样,都是辛派词的先驱。苏轼词的豪放,原本包括沉雄与清旷两个方面,叶梦得也有不少清旷之作,如“生涯何有但青山,,小溪湾,转潺□;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江城子〕),“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竹间篱落水边门”(〔浣溪沙〕)。当然他的成就尚不能与苏轼比肩。恰如王灼所言,在苏派词人中晁补之、黄庭坚是学苏而得其七八分者,而叶梦得则得六七分(《碧鸡漫志》卷二)。

  叶梦得兼善诗文。其诗如翁方纲所评:“深厚清隽,不失元□诸贤矩□。”(《石洲诗话》卷四)他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藏书又富,于《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诸书,均有辨释著述。《石林燕语》10卷与《避暑录话》2卷,记叙朝章国典、旧闻时事,足以资考证,补史缺。又有《石林诗话》2卷。方回说它“专主半山,阴抑苏黄”(《瀛奎律髓》卷二十四),实则“其所评论,往往深中□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四库全书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总集》100卷,《建康集》10卷,《审是集》8卷。今仅存《建康集》8卷。其词当时即单集刻行。《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词》1卷。流传有吴讷《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叶德辉《石林遗书》本。《全宋词》据紫芝漫抄本 增补,共辑存词102首。

叶梦得的生平

家庭背景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其从祖父为北宋名臣叶清臣(《避暑录话·卷下》:“曾从叔祖司空道卿,庆历中受知仁祖,为翰林学士。”)四世祖叶参为咸平四年进士,官至广禄卿。母亲晁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之妹。

仕宦生涯
  叶梦得“嗜学蚤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癖不穷”,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徽宗时官翰林学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元年(1131)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十二年移知福州。陈振孙说他“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十二年移知福州。晚年隐居家乡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
  宋徽宗即位后,先后任婺州教授,议礼武选编修等官。入京后与当权丞相蔡京交往密切,用蔡京荐,召对,言:“自古帝王为治,广狭大小,规模各不同,然必自先治其心者始。今国势有安危,法度有利害,人材有邪正,民情有休戚,四者,治之大也。若不先治其心,或诱之以货利,或陷之以声色,则所谓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尝不颠倒易位,而况求其功乎?”上异其言,特迁祠部郎官,累迁翰林学士。
  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宋史有传。

叶梦得的藏书故实

  绍兴十年(1140)为资政殿学士、兼福建安抚使。后辞官归,退居湖州光山石林别馆。学问洽博,工文词,间有感怀国事之作。其文词风格接近苏轼。好蓄书,宣和五年(1123)筑别馆于石林谷,建藏书楼以贮书,藏书总量逾10万卷以上,史称“极为华焕”,与宋宣献同称两大藏书家。皇统七年(1147),其家遇火,藏书楼荡为瓦砾,10万卷藏书化为灰烬。次年遂忧病卒。他提倡建公共藏书楼,以供众人阅读。他建“紬书阁”,取太史公金匮石室之意,以藏公用之书,列藏书目录于左方,具有公共藏书馆之性质。作有《紬书阁记》,专记其藏书之故实。

诗词推荐

剑家子骥我乡人,洞口桃花独问津。岁时他乡逢叔士,杏林花发小阳春。

鹧鸪天

杜宇啼愁连谷暗,嘉陵流恨接天长。路人要见行人喜,看取眉间一点黄。

鹧鸪天

卧龙消息全为霖,别派先通一线心。若向祁山听响震,定知梁父不须吟。

鹧鸪天

从来芳事无时歇,雨洒风飘且莫悲。收拾苍苔成艾紬,茶山后有放翁诗。

鹧鸪天

禹吾无间圣所叹,治水殆与天同功。三千年事一炊顷,窆石嵯峨烟霭中。

鹧鸪天

眼空毛芥不立,心空海岳可容。便与打成一片,尚犹笑道疏踪。虚空那挂剑,死水不藏龙。转色转功家法子,芦华明月后相逢。

鹧鸪天

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此生初饮卢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是仙。

鹧鸪天

文阵曾惊贤士关,青衿袖手仰登坛。当年声价辉暘谷,晚节清贫奈岁寒。地下修文屈颜子,人间谈易失丁宽。传家赖有千人杰,三接天衢不作难。

鹧鸪天

我为浮名媿引年,老余八十尚飘然。不如合却谈天口,归向白云深处眠。

鹧鸪天

野菊相依露下丛,冷香自送水边风。丰年气象无多子,只在鸡鸣犬吠中。

鹧鸪天

冰塘浅绿生芳草。枝上青梅小。柳眉愁黛为谁开。似向东君、喜见故人来。碧桃销恨犹堪爱。妃子今何在。风光小院酒尊同。向晚一钩新月、落花风。

鹧鸪天

阳阳春物已离披,豺虎纵横万事违。沉痛新阡一来省,却随江燕又西飞。

鹧鸪天

忆着前游十四年,三高祠下夕阳船。无钱买得鲈鱼鱠,吟就橘花香里眠。

鹧鸪天

密雪何自来,雨襧云其祖。史臣纪上瑞,外此可无语。帝岂为诗设,偏为诗人取。梁园谢家庭,丽句传今古。玄冥老更事,厥职甚修举。属者甫见白,今者复接武。赋形想像殊,玉田琼作圃。定知怀璧人,蹍足不向楚。天孙事遨嬉,开关叱九虎。剪冰几何时,下土均付与。群仙燕青冥,酒所

鹧鸪天

生疏只是自生疏,志若专时定不粗。世事从来不两大,莫教错了用工夫。

鹧鸪天

轻舟晚过长芦渡,西风吹帆落沙溆。空桑古市渔家烟,信步闲寻石城去。石城苦远日苦晚,崎岖半入龙山路。山回路转翘林处,披开白云见幽寺。家菊海榴矜晚芳,落华鸣泉足秋思。野叟耕冢出坏石,虚城埋狐井射鲋。老僧推门揖我入,古碣荒唐草中觑。仰天一笑六朝事,过雁书天作文字。

鹧鸪天

四出花中毕,三开格外芳。名高评月品,韵胜霸秋香。

鹧鸪天

瘴雨蛮烟此后稀,山童亦与借余辉。争看狂穉相呼唤,下吸饥鸟自匹妃。苦乏貂裘堪夜永,喜无蝝子着冬饥。兴来那况山阴客,为我扁舟倚石矶。

鹧鸪天

一年春事雨声里,十里扬州梦想边。眼底名花烦折赠,君家风物自嫣然。

鹧鸪天

幽亭临水竹,云是使君庄。秋霁来观稼,春融赋采桑。纳凉供芡实,载酒摘莲房。坐得牧民术,也庆如牧羊。

鹧鸪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