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魏塘镇

客路晴为最,舟行稳似车。
天形环泽国,秋色画田家。
未用怜霜草,犹时见水花。
雁过知已近,鹊语故微哗。

作品评述

《将至魏塘镇》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将至魏塘镇
客路晴为最,舟行稳似车。
天形环泽国,秋色画田家。
未用怜霜草,犹时见水花。
雁过知已近,鹊语故微哗。

中文译文:
即将到达魏塘镇
晴朗的客路是最美的,船行稳定如同车。
天空围绕着泽国的形状,秋色描绘着农家的田园景色。
尚未用来怜爱霜露的草,仍然能看到水面上的花儿。
鸿雁飞过表示已经接近,喧哗声中传来鹊鸟的微语。

诗意:
《将至魏塘镇》描绘了作者旅途中的景色和心境。诗人称赞了晴朗的天气和平稳的船行,将它们形容为旅途中的最美景色。他观察到天空的形状环绕着泽国,秋天的景色描绘出农家的田园风光。尽管草地上还未结霜,但水面上的花儿仍然可见,预示着秋天的临近。鸿雁飞过,诗人感到自己已经接近目的地,而鹊鸟的微语在喧闹中显得格外微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旅途的景色和感受。诗人通过对天气、船行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他的旅途场景中。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晴朗的天气和稳定的船行与农家的田园景色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和多样性。诗人以细腻的观察力,描述了尚未结霜的草地和水面上的花朵,展示了细微之处的美妙。最后,鸿雁和鹊鸟的形象象征着旅途的接近和喧嚣中的微小声音,给诗词增添了一丝动感和戏剧性。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旅途的细腻观察和感受。同时,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旅途的期待。它是宋代文人的典型作品,展现了宋代文化中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城上危楼高缥缈,城下澄江复相绕。有时漾影入中流,俯看游鱼仰飞鸟。近楼多少未行舟,满江落花洒汀洲。人同江狎不怕浪,登楼对酒弹箜篌。大别山头白云起,金口渡边雨如洗。半钩新月上孤城,还照高楼与江水。晴江依旧泻浔阳,黄鹤无由归故乡。一声玉笛起何处,燕扑阑干花影长。

高阁晴江上,重阳古戍间。聊因送归客,更此望乡山。惜别心能醉,经秋鬓自斑。临流兴不尽,惆怅水云间。

樵岚无蟹有监州,已负诗肠过一秋。莫怪渊明便归去,得渠自合老菟裘。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青云叶底雪花繁,只与田家插髻鬟。不枉涪翁初着句,能令大士久开颜。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娑婆世界有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漛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尺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

丈夫孰能穷,吐气成虹霓。酿酒东海乾,累麴南山齐。平生搴旗手,头白归扶犁。谁知蓬窗梦,中有铁马嘶?何当受诏出,函谷封丸泥,筑城天山北,开府萧关西,万里扫尘烟,三边无鼓鼙。此意恐不遂,月明号荒鸡。

连日狂风已作难,今朝浊浪更如山。江神坚我归田志,故示危机一水间。

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思子沉心曲。长叹不能言。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步出北寺门。遥望西苑园。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轻叶随风转。飞鸟何翻翻。乖人易感动。涕下与衿连。仰视白日光。皦皦高且悬。兼烛八纮内。物类无颇偏。我独抱深感。不得

太学虀盐共苦辛,寒窗笔砚日相亲。梁王台畔一分袂,扬子江头三换春。箧里黄金须买酒,鬓边白发解欺人。穷通得丧谁能定,况是男儿有此身。

每看负月非人世,错认江山是画图。谁解吟诗追李杜,何须涉海访蓬壶。

漱壑淘林殷户雷,冥冥松际失崔嵬。山窗五月寒如水,知是湖桥暮雨来。

天下甲马未尽销,岂免沟壑常漂漂。剑南岁月不可度,边头公卿仍独骄。费心姑息是一役,肥肉大酒徒相要。呜呼古人已粪土,独觉志士甘渔樵。况我飘转无定所,终日戚戚忍羁旅。秋宿霜溪素月高,喜得与子长夜语。东游西还力实倦,从此将身更何许。知子松根长茯苓,迟暮有意来同煮。

杨柳迎霜败,枇杷隔岁花。柴桑今学隐,杜曲旧为家。北讯时闻雁,南烹久厌蛙。归津隔吴越,随地且桑麻。

两楹梦後少真儒,毁誉徒劳岂识渠?孟子无功如管仲,杨雄有赋似相如。敬王事业知谁继,准易工夫故不疏。孤学背时空绝叹,白头穷巷抱遗书。

吟君新什慰蹉跎,屈指同登耳顺科。邓禹功成三纪事,孔融书就八年多。已经将相谁能尔,抛却丞郎争奈何。独恨长洲数千里,且随鱼鸟泛烟波。

孤鹤不睡云无心,衲衣筇杖来西林。院门昼锁回廊静,秋日当阶柿叶阴。

黎民困逆节,残孽驻艰虞。孰云网恢恢,自及枭獍徒。

少年曾诵习,误认古人诗。风雅世不重,姓名谁得知。高情如隐者,薄宦过明时。地下寻才鬼,应逢陆与皮。

湘湖蓴菜胜羊酪,项里杨梅敌荔枝。八帙开来今过半,一杯引满若为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