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尚书赴东川

却縠诗书将,衔恩赴梓州。
绕身垂印绶,护马执戈矛。
剑阁和铭峭,巴江带字流。
从来皆惜别,此别复何愁。

作品评述

《送杨尚书赴东川》中文译文:

却縠(官服的颜色)上书将,怀着官职的荣誉去梓州。
围绕着身子垂下官印、绶带,保护着马匹,手执着戈矛。
峭壁上刻下令人敬畏的铭文,巴江上流淌着书写的文字。
历来都有人珍惜离别,但这一次的离别又有何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姚合写给杨尚书送别的作品。诗人通过描述杨尚书赴东川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杨尚书的敬重之情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杨尚书离别时身着官服,手执印绶,护马执戈矛的景象,显示出他的威严和为国家尽忠的精神。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剑阁的险峻和巴江的奔流,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以突出杨尚书的英勇无畏和决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示了离别并不是令人沮丧的事情,因为离别后还会有重逢的时候。

整首诗通过对杨尚书的送别,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敬意,同时也展现了离别的情绪,使读者在感受到别离的痛苦之余,也能够体会到离别后期待重逢的喜悦。

作者介绍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诗词推荐

只隔烟霞数里间,本期还往共幽闲。宁知逸羽飞相背,我入山来群出山。

吕叟年八十,皤然持钓钩。意在静天下,岂唯食营丘。师臣有家法,小白犹尊周。日暮驻征策,爱兹清渭流。

十年官不进,敛迹无怨咎。漂荡海内游,淹留楚乡久。因参戎幕下,寄宅湘川口。翦竹开广庭,瞻山敞虚牖。闲门早春至,陋巷新晴后。覆地落残梅,和风袅轻柳。逢迎车马客,邀结风尘友。意惬时会文,夜长聊饮酒。秉心转孤直,沈照随可否。岂学屈大夫,忧惭对渔叟。

老去日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经霜斧刃全金气,插手丹田借火光。入口锵鸣初未熟,低头咀噍不容忙。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桨。

猛虎落槛阱,坐食如孤豚。丈夫在富贵,岂必守一门。公心有勇气,公口有直言。奈何任埋没,不自求腾轩。仆本亦进士,颇尝究根源。由来骨鲠材,喜被软弱吞。低头受侮笑,隐忍硉兀冤。泥雨城东路,夏槐作云屯。还家虽阙短,把日亲晨飧。携持令名归,自足贻家尊。时节不可玩,亲交

近日江西将,常兵已骇闻。不知蜂虿陈,敢抗虎貔军。

绿树坐黄鹂,青秧点白鹭。睡起倚船窗,知是江南路。

皇天亦爱我,生我匡庐山。勉承父母志,功史期少年。既无取日手,远去穷虞渊。又无谋生才,广有负郭田。富贵两不谐,胡为乎世间。眷言旉原居,宛在瀑布前。野旷易得月,谷虚常带烟。行歌紫芝曲,醉上香炉巅。念此百年身,有此足以闲。若乃不决去,使彼山凄然。

龙君鼎鼎出云关,分祀仙宫佛刹间。两月更无涓滴雨,问君何日可还山。

拥鼻侵襟花草香,高台春去恨茫茫。蔫红半落平池晚,曲渚飘成锦一张。

仙人窀穸古,山寂自崔嵬。一柱华天表,千年壮壑隈。春深青薜荔,雨足绿苍苔。世远空遗迹,令威何日回。

扶风女,行如有嬖,貌如钟离春。三十不肯嫁,独识五噫君。荆钗服终身,井臼操必亲。举案上食如大宾。如何会稽守,糟糠告去如市人。

西来一派接天流,谁结危栏占上游。树蘸碧波元不暑,沙攒白鹭更宜秋。沉酣胜处方知味,濡滞穷山未拙谋。欲把君诗镵翠壁,声名长与此溪留。

相看景物又年华,淅淅投窗意转嘉。冷落不堪春信晚,稍留六出待梅花。

癖为看书借壁光,肯随鹏鷃论行藏。听僧鱼鼓斋粮办,留客茶杯礼数常。小屋槃姗贫巷静,矮檐伛偻笑身长。黄花也识人寥落,不待重阳已吐香。

清唱动梁尘,窈窕夜深庭宇。一笑满斟芳酒,看霞觞争举。弓靴三寸坐中倾,惊叹小如许。子建向来能赋,过凌波仙浦。

先生读易注参同,筑室云山第几重。昔遇壶丘疑见怪,今于老子信犹龙。方灵有物司丹灶,符验无妖血剑锋。只恐欲藏藏未得,世人往往或知踪。

暑候秋逾浊,江流晚更浑。瘴风如火焮,岚月似烟昏。城郭廪君国,山林妃子园。故人新判袂,得句与谁论。

行计又匆匆,投西一短篷。上河平岸水,暮雨打头风。得饭已昏后,无眠到夜中。哦诗欠佳句,为报古岩翁。

社公沐发望年丰,岂谓雨余仍苦风。未报田间禾颖秀,但惊堂上燕巢空。里人分胙祈微福,稚子爬沟拟乞聪。老病不知秋过半,谩刍新酿要治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