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庐山归城赋四首

才去还回似不情,萧然两耳乱泉声。
衣巾染得江岚透,谁道山人骨亦清。

作品评述

《白庐山归城赋四首》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才刚离开却又回来,心情似乎有些不情愿,
耳边传来的是白庐山的泉水声,使人感到静谧。
衣巾沾染了江岚的湿气,谁能想到山中人的骨骼也是清洁的。

诗意:
这首诗词以归城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白庐山的离别和归来之情。诗人刚刚离开白庐山,却又不情愿地回来了,这种心情在诗中体现出来。他听到耳边传来的是白庐山的泉水声,这使他感到平静和宁静。诗中还描绘了诗人身上的衣巾沾染了江岚的湿气,这暗示着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的真实感受。最后一句表达出山中人的骨骼也是洁净的,传递出一种山中人纯洁的品质和精神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白庐山的离别和回归之情。诗人用"才去还回似不情"一句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情绪,虽然离开了白庐山,但又不情愿地回到了这里。"萧然两耳乱泉声"一句通过形容诗人耳边传来的泉水声,展现了白庐山的静谧和宁静。接着,"衣巾染得江岚透"这句通过描绘诗人身上的衣巾沾湿了江岚的湿气,将读者带入了山中的氛围,增添了一种真实感。最后一句"谁道山人骨亦清"则表达了山中人的骨骼也是洁净的,这里的"清"既有物质上的纯净,也有精神上的纯洁之意。整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展示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山中人的品质的赞美,给读者留下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推荐

娟娟云月稍侵轩,潋潋星河半隐山。鱼钥未收清夜永,凤箫犹在翠微间。凄风瑟缩经纟玄柱,香雾凄迷着髻鬟。共喜使君能鼓乐,万人争看火城还。

胸中涵万象,江上漫怡情。突兀飞华屋,依微出化城。所欣逢岁有,此意乐时平。登览多新句,何须马槊横。

池中春蒲叶如带,紫菱成角莲子大。罗裙蝉鬓倚迎风,双双伯劳飞向东。

一篙新绿浦东西,雪絮漫江鴈不飞。宿雨才晴风又转,片帆那得及时归。

仙居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流沙丹灶没,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馀松柏林。

何事隆冬震地雷,天公补过令方回。玉装庭树三番白,花间江梅六出开。岂止为民除瘴疠,且掀无地不琼瑰。到家示说丰年事,喜奉慈亲酒一杯。

秋入徐熙水墨山,荻花吹雪渺江干。楼头未用催行酒,待到三更月上看。

小时抵死愿春留,老大逢春去即休。今岁禹祠才一到,安能分日作遨游?

春尚早。春入湖山渐好。人去人来虽未老。酒徒犹恨少。梅落桃开烟岛。日日更吹香草。一片芳心拚醉倒。冷云藏落照。

杜诗诧蜀险,高有石柜阁。安知居庸口,可掠太白脚。马行已崇颠,鸟度尚层壑。林蹊旷迷辙,崖井荒留幕。俯疑日沈车,阒若风鼓橐。元云倏扬旟,朱霞粲涂鞹。数驿程匪赊,袭裘寒更薄。客魂逢酒消,鬼胆因诗愕。蟠木将为容,胡绳未宜索。严召戒晨趋,澄旻际秋廓。紫薇晶焕烂,瀚海

今岁春流涨又销,水痕犹印石间茅。浮槎却被春流误,长挂江边小树梢。

一领蓑正新,著来沙坞中。隔溪遥望见,疑是绿毛翁。襟色裛xU霭,袖香褵褷风。前头不施衮,何以为三公。

鸢飞戾天,渔跃于渊。四夷拜舞,八表宣传,笑看红日上阑干。

君王曾惜如花面。往事多恩怨。霓裳和泪换袈裟。又送鸾舆北去、听琵琶。当年未削青螺髻。知是归期未。天花丈室万缘空。结绮临春何处、泪痕中。

白雲如高人,择友尚傲世。朱门客三千,一点不可致。

百年可惜几见,一代何能数人。下马赋风雅颂,上马看疾毒亲。

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初疑瓠子堤决,又恐娲皇石穿。已是吹翻茅屋,那堪流了葑田。

优波离后身,韦将军捧足。布衣真童男,瓦缽天厨食。

生长在江南,不爱江北住。家在阊门西,门垂双柳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