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梵天圣果二寺兼简昭梧二上人

海日照吟轩,江风动庭树。
此景乐闲情,何人识高趣。
登楼独南望,杳杳空烟雾。

作品评述

《寄题梵天圣果二寺兼简昭梧二上人》是宋代释智圆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海日照吟轩,
江风动庭树。
此景乐闲情,
何人识高趣。

登楼独南望,
杳杳空烟雾。

诗词中的“海日照吟轩,江风动庭树”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象。当朝阳照耀在海面上,江风吹拂庭院的树木时,诗人坐在吟诵的轩窗中,欣赏着这一美景。这景色使他愉悦、宁静,陶醉其中。

然而,诗词中接下来的两句“此景乐闲情,何人识高趣”表达了诗人的思考。他感叹这样美丽的景色,只有自己能够领略其中的趣味,而其他人却无法理解和欣赏。这种孤独的感觉强调了诗人对于美的独特体验,以及他在审美上超越常人的境界。

最后两句“登楼独南望,杳杳空烟雾”构成了诗词的结尾。诗人独自登上高楼,向南眺望,但是远处却是一片朦胧的烟雾,模糊了视线。这种景象既是现实的表现,也可以视为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他在追求更高境界、更深层次的美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心中的迷茫和困惑。

这首诗词以简洁、含蓄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境界。通过诗人的感叹和独自登高眺望的形象,诗词传递了一种内心的孤独和迷茫感。读者在赏析这首诗词时,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美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作者介绍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诗词推荐

火宅煎熬不自由,就中涝漉几沉浮。翻身得入清凉国,也合甘心喫水休。

东西几山隔,石径不容车。那知厚地底,自然成井渠。甘余留齿颊,清足鉴眉须。不用瓶罍貯,累累似酒酤。

庶功备矣,休德昭明。天地醣和,在鬯斯清。玉瓒以酌,瑶觞载盈。周流常羊,来燕来宁。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余亦幽栖者,经过窃慕焉。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

舟凌清泚转弯环,立鹭驯鸥拱挹间。还忆苕溪听鸣橹,归来清梦定家山。

渊明句法古无有,头上幅巾供漉酒。李白豪篇惊倒人,举目望天不计斗。二子风流不可追,公作幽轩为唤回。长鲸渴兴沉江海,锦囊妙句生风雷。安得一廛在公侧,时时去作孔融客。愁肠得酒生和风,也向毫端写春色。

古仙炼丹处,不测何岁年。至今空宅基,时有五色烟。

一年三送君,到家能几程。白云耿我怀,更想啼孩婴。过门道无恙,忧端幸少平。因之慰猿鹤,无为长怨声。

忧世须眉觉,耡园梦想安。封疆南斗隘,天地北风寒。野水通眢井,山云补蠹阑。故乡营业堕,岁晚转艰难。

练余心兮浸太清。涤秽浊兮存正灵。和液畅兮神气宁。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无由生。踔宇宙而遗俗兮眇翩翩而独征。

儿女需京缬,经时买未归。似嫌无艾虎,不肯换生衣。

应门有翼,羽卫斯陈。山龙衮冕,律度声身。峨峨奉璋,肃肃九宾。清明在躬,志气如神。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今日醉饱,乐过千春。仙人相存,诱我远学。海凌三山,陆憩五岳。乘龙天飞,目瞻两角。授以仙药,金丹满握。蟪蛄蒙恩,深愧短促。思填东海,强衔一木。道重天地,轩师广成。蝉翼九五,以求长生。下士大笑,如苍蝇声。

玉泉清洁,正好浮瓜沈李。

一片花飞,青春已减。可堪南陌红千点。生憎杨柳要藏鸦,东风只遣横笳怨。看定新巢,初怜语燕。游丝正把残英罥。酒尊也会不相违,风光本自同流转。

屋架数椽临水石,门通一径挂藤萝。自缘此处宜投老,饶得溪云早晚过。

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石家锦障依然在,闲倚狂风夜不收。

偃王灯塔古徐州,二十年来乐事休。此日将军心似海,四更身领万人游。十万军城百万灯,酥油香暖夜如烝.红妆满地烟光好,只恐笙歌引上升。

连冈出古寺,流睇移芳宴。鸟没汉诸陵,草平秦故殿。摇光浅深树,拂木参差燕。春心断易迷,远目伤难遍。壮日各轻年,暮年方自见。

菩萨清凉月,游於毕竟空。我观诸境尽,心与古人同。僧发侵眉白,桃花映竹红。傥来寻祖意,展手似家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