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歌谣辞·挟瑟歌

挟瑟为君抚,君嫌声太古。
寥寥倚浪丝,eP々沉湘语。
赖有秋风知,清泠吹玉柱。

作品评述

诗词:《杂歌谣辞·挟瑟歌》
作者:陆龟蒙
朝代:唐代

挟瑟为君抚,君嫌声太古。
寥寥倚浪丝,eP々沉湘语。
赖有秋风知,清泠吹玉柱。

中文译文:
我用瑟来抚慰君王,君王却嫌瑟声过于古老。
孤寂无依,倚在湖波之上,情绪沉浸于湘江的语言中。
托于秋风知晓,清风吹拂着象征玉柱的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瑟的抚慰君王之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忧愤之情。

作者使用了瑟的意象,瑟是一种古代音乐器具,它的声音悠远动听,代表着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然而,君王却对瑟声嫌弃,认为它过于古老无法适应现代的时代潮流。这表达了作者对君王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和摒弃的不满。

诗中的“寥寥倚浪丝,eP々沉湘语”描绘了诗人倚在湖波上,孤独无依的情景,并将情绪沉浸于湘江的语言中。湘江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曾经辉煌的时代的缅怀。湘语则是湘江畔的瑶族人的语言,也是一个象征着古老文化与悲怆情感的符号。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代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不安。

然而,诗人也寄托了对秋风的期望和寄予希望的心情。“赖有秋风知,清泠吹玉柱”,秋风被认为是明理通达的象征,通过吹拂象征着权力与统治的玉柱,传递着他的思念和期望。这表明诗人希望通过秋风的力量能唤起君王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国家发展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时代的不满和对文化的忧虑。作者以瑟为象征,通过湘江和秋风的比喻,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思考,并寄托对未来的期望。诗意深沉,寓意丰富,是一首反映时代思潮和思想感情的经典唐诗之一。

作者介绍

陆龟蒙,字鲁望,苏州人,元方七世孙。举进士不第,辟苏、湖二郡从事,退隐松江甫里,多所论撰,自号天随子。以高士召,不赴。李蔚、虞携素重之,及当国,召拜拾遗,诏方下卒。光化中,赠右补阙。集二十卷,今编诗十四卷。

诗词推荐

间身无所滞,独去背春城。望越乡心断,迎嵩隐思生。野禅依树远,中饭傍泉清。相府如投刺,分题有竺卿。

梁日东阳守,为楼望越中。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江静闻山狖,川长数塞鸿。登临白云晚,流恨此遗风。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

玉缕青葳蕤,结为芳树姿。忽惊明月钩,钩出珊瑚枝。灼灼不死花,蒙蒙长生丝。饮柏泛仙味,咏兰拟古词。霜风清飕飕,与君长相思。

空山遗天坛,之人在天阙。风雷长为护,草树不敢茁。何当追遐踪,一笑俯明月。

窥户几回鹊喜,绕阶一夜蛩吟。痛饮政须似旧,安居且原如今。

紫宫黄屋邃森沉,驰道周庐肃羽林。树里啼莺清禁切,雨余流水御沟深。松篁并落钟山翠,云雾长依汉殿阴。此日歌讴欢在镐,草茅何以嗣华音。

儿童烧爆竹,妇女治椒花。独有龙钟叟,凄凉感岁华。

垂老乃如此,凭高俱惘然。空能正几字,好去作千年。童子歌鸲鹆,幽人拜杜鹃。江花独烂熳,春去得谁怜。

任公垂钓古来称,千载危台尚可登。尺泽只今无处觅,悬知深谷解为陵。

长记去年时。雪满征衣。佳人携手画楼西。今日关山千里外,此恨谁知。想见绿窗低。依旧空闺。惜春还是惜花飞。纵有游蜂偷得去,争似帘帷。

春秋尊王,外攘夷狄。幼学壮行,终始惟一。凛然英气,尚父是匹。揭之徂征,可却回纥。

隋家天子爱扬州,四十离宫取次游。荆棘久迷秦陇路,柳丝空拂汴河流。君才清似庾开府,世事难于孙仲谋。莫为青衫维骑马,却将风景付閒愁。

纵乏幽人宅,犹余大树祠。带山仍带水,宜饮亦宜诗。勿待全开后,当乘半放时。昏昏廓阴雾,皎皎上朝曦。

二十四桥千步柳,春风十里上珠帘。

窈窕成崎岖,不是邯郸步。因来此凭栏,又送孤鸿去。

悠悠信马春山曲,芳草和烟铺嫩绿。正被离愁著莫人,那堪更过相思谷。

道傍垂白定沾巾,正似当年绿发新。故国依然乔木在,典刑复见老成人。

浮世即浮家,书车与钓车。梦中行熟境,尘外立生涯。篱落千丝柳,池塘两部蛙。儿曹问家事,{左禾右罢}隔田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