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元稹的《月暗》
拼音和注音
yuè àn dēng cán miàn qiáng qì , luó yīng dòu zhòng zhī tí sh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面墙:《书.周官》:'不学墙面,莅事惟烦。'孔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临政事必烦。'孔颖达疏:'人而不学,如面向墙无所睹见,以此临事,则惟烦乱不能治理。'后因以'面墙'比喻不学而识见浅薄。谓静心修养。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原诗
月暗灯残面墙泣,罗缨斗重知啼湿。真珠帘断蝙蝠飞,燕子巢空萤火入。深殿门重夜漏严,柔□□□□年急。
君王掌上容一人,更有轻身何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