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信所过,行不废樽榼。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韩持国从富并州辟》

出自宋王安石的《韩持国从富并州辟》

拼音和注音

piān zhōu xìn suǒ guò , xíng bù fèi zūn kē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扁舟:1.小船。2.编列众舟为一舟。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原诗

韩侯冰玉人,不可尘土杂。

官虽众俊后,名字久訇磕。

并州天下望,抚士威爱惬。

千金弃不惜,宾客常满閤。

遥闻馀风高,为子置一榻。

亲交西门饯,百马骄杂遝。

子材宜用世,谈者为呜唈。

矧今名主人,气力足呵欱。

推贤为时辅,势若朽易拉。

会当荐还朝,立子在阊阖。

惜哉秣骐骥,赋以升龠合。

咨予栖栖者,气象已摧塌。

他年佐方州,说将尚不纳。

况于声势尊,岂易取酬答。

有如持寸莛,未足撼鞺鞳。

顾于山水閒,意愿多所合。

匡庐与韶石,少小已尝蹋。

风游会稽春,雪宿天柱腊。

淮湖江海上,惯食虾蟹蛤。

西南穷岷嶓,东北尽济漯。

身虽未尝历,魂梦已稠沓。

荆溪最所爱,映烛多庙塔。

溪果点丹漆,溪花团并罨。

扁舟信所过,行不废樽榼。

一从舍之去,霜雪行满颌。

思之不能寐,蹙若虻蚋噆。方将筑其滨,毕景谢噂?。

安能孤此意,颠倒就衰飒。

唯子余所向,嗜好比鹣鲽。

何时归相过,游屐尚可蜡。

诗词推荐

贫病忧居士,雕虫累壮夫。不能羞齿颊,幸免葬江湖。疲马甘垂首,游鹰不应呼。为谁归未得,山水故乡居。

电转雷惊,自叹浮生,四十二年。试思量往事,虚无似梦,悲欢万状,合散如烟。苦海无边,爱河无底,流浪看成百漏船。何人解,问无常火里,铁打身坚。须臾便是华颠。好收拾形体归自然。又何须着意,求田问舍,生须宦达,死要名传。寿夭穷通,是非荣辱,此事由来都在天。从今去,

老禅竿木各逢场,诗客端来共苇航。一任颠风聒高浪,满船欢笑和诗忙。

箫鼓向晚。

罗衫满袖,尽是忆伊泪。残妆粉,余香被。手把金尊酒,未饮先如醉。但向道,厌厌成病皆因你。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去不断,来无际。红笺著意写,不尽相思意。为个甚,相思只在心儿里。

沙合南台会有期,沙边筑屋俯清漪。宋香陈紫丹成后,渭绿湘斑族盛时。长者时怀流水念,老兄元爱白云知。一尘不到忘言处,云在青天水在池。

十五年来一味闲,近来推病更安眠。鹤形自瘦非关老,僧定端居不计年。坐上要须长满客,杖头何用出携钱。未嫌语笑妨清静,闲暇陪公几杖前。

修持须是要精专,常恐他人业类牵。莫把我言为戏弄,轮回断定不迁延。

四月槐枝始吐芽,春光竟不到龙沙。一泓真觉西湖小,怕见山中洞里家。

荧荧巨阙。左右凝霜雪。且向玉阶掀舞,终当有、用时节。唱彻。人尽说。宝此制无折。内使奸雄落胆,外须遣、豺狼灭。

寒夜分曹直,严城隔几层。予惭批凤诏,君叹守萤灯。病骨羸漳浦,官书蠹羽陵。无嫌学舍冷,文字比清冰。

思泉种德懋,后皇命浮美。髧髦传正学,一念不妄起。真固满腔仁,兢兢日增累。甲子正一周,庞眉追甪绮。年年三月初,南极倚炜炜。预酌长生尊,家庆合庭鲤。今岁南极光,一照千余里。我有百灵丹,远寄螺江边。殷勤为子寿,角亢光芒寒。一丸当一岁月,送以华池泉。初进双目清,再

嵯峨千仞永康山,石路终朝转屈盘。政恐乘高伤远目,忽然烟雾锁峰峦。

稚子相看只笑渠,老夫亦复小卢胡。一鸦飞立钩栏角,子细看来还有须。

切切松上风,齿齿泉下石。零露晓沾衣,童山夜升液。

入门松桂深,清气生人心。霞影迷窗绮,花光照地金。微风起层阁,初月升高林。终夜魂自健,满堂钟磬音。

步登高城望,望望殊未已。惟时岁将穷,冬孟月魄死。纷吾方有怀,一坐为三起。悲歌击枯枾,声与泪俱至。人生随大钧,命不贷君子。付之无如何,外垢资内洗。前知贱终吉,外颇与愚似。开门张琼瑶,谁者目不寄。支离冒多福,婵娟畏独美。举头苍天高,叹此青云士。酌公芳尊酒,愿公

蹲鸱味美还师独,榾柮烟青喜我同。拄杖出门谁会得,松梢浩浩啸天风。

出车何日劳师还,二圣归来喜见颜。乞得此身终芰制,乱山茅屋两三间。

岷田到死无饥苦,软饱三杯醒又饥。我忍空肠谋换酒,为嫌惶恨没休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