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州二首

何处登临好,城楼对万山。
新青上孤垒,远黑落诸蛮。
竹引风穿壁,苔随雨上阶。
有时宁免俗,银烛间金钗。

作品评述

《宾州二首》是宋代陶弼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登临城楼的情景,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何处登临好,城楼对万山。
新青上孤垒,远黑落诸蛮。
竹引风穿壁,苔随雨上阶。
有时宁免俗,银烛间金钗。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城楼的景象。"何处登临好"表达了作者对登高远望的向往之情,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最佳的观景点。"城楼对万山"则描绘了城楼矗立在山脉之间的景象,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新青上孤垒,远黑落诸蛮"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城楼的孤高和边疆的遥远。"新青"指的是城楼的墙壁,色彩鲜艳。"孤垒"则强调了城楼的高耸,使人感到高远的边疆景色,而"远黑落诸蛮"则描绘了远方的山脉和原始的荒野。

接下来的两句"竹引风穿壁,苔随雨上阶"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与人文环境的交融。"竹引风穿壁"意味着竹子的风吹声穿过城墙,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苔随雨上阶"则描绘了雨水滋润着阶梯,生长着青苔,给人一种自然与古朴的美感。

最后两句"有时宁免俗,银烛间金钗"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与美好的向往。"有时宁免俗"表明作者希望有时能够远离尘嚣,远离世俗的纷扰。"银烛间金钗"则是在形容一种高雅的环境,暗示了作者对高洁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壮丽景色的向往,以及对宁静和美好的追求。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描绘,使诗词充满了意境和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作者介绍

陶弼(一○一五~一○七八),字商翁,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仁宗庆历中以军功补衡州司户参军,调桂州阳朔县主簿,迁爲阳朔令。后歷知宾、容、钦、邕、鼎、辰、顺诸州。神宗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十八卷,已佚。事见《刘忠肃集》卷一二《陶公墓志铭》及《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陶弼诗,以《宋人集·陶邕州小集》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式训堂丛书本(简称式本)、清麓山精舍丛书所收陈运溶刻本(简称陈本)、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旧钞本(简称旧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另辑集外诗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向为胡越犹怀想,况遇天仙隔锦屏。傥若玉京朝会去,愿随鸾鹤入青冥。

藓砌迎烟渚,花开忽满株。春风吹烂漫,如展蜀川图。

谢脁题诗处,危楼压郡城。雨馀江水碧,云断雪山明。锦绣来仙境,风光入帝京。恨无青玉案,何以报高情。

野荠不堪食,芜菁今正肥。夏畦人所病,老圃方可窥。乳雀争衔蝶,鸣鸦各护儿。於陵岂复有,空学桔槔为。

枝分清浅流,纵横贯城市。还如恩在人,润泽无终既。

平生苕霅又扁舟,尚喜深盟不负鸥。忆昔诗篇浑漫兴,只今翻觉费冥搜。

七弦之外数联诗,袅袅炉烟酒半卮。岂独对床堪听雨,不如话到月斜时。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应门有翼,羽术斯陈。山龙兗冕,律度声身。峨峨奉璋,肃肃九实。清明在躬,志气如神。

遂初欣遇两诗伯,临川先生一禅客。三人情好元不疏,秪是相逢逢不得。渠有正观碑,侬有永和词。真赝争到底,未说妍与媸。珊瑚击得如粉碎,赵璧慱城翻手悔。不似三家斗断碑,夜半战酣莫先退。皇朝爱碑首欧阳,集古万卷六一堂。玄珪漆玉堆墨宝,黟霜黑水涂缁裳。临川无端汲古手,

嘉谷隐丰草。草深苗且稀。农夫既不异。孤穗将安归。常恐委畴陇。忽与秋蓬飞。鸟得荐宗庙。为君生光辉。

天钟秀气魁文陛,地涌仙源接武夷。

苍松翠石束寒流,飞下长身白玉虬。吐出英云□□□,□□□□□□□。

今君试看锡山碑,天下何泉居第一。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自周之先,其艰其勤。以有疆宇,私我后人。我祖在上,四方在下。厥临孔威,敢戏以侮。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滴沥泉池乱蕊珠,悠颺僧壁点頳糊。登高偏见远山好,万瓦参差篆玉符。

截流机,分泾渭。清浊浅深,穷源倒底。三脚驴子弄蹄行,踏过何曾沾著水。芝峰家丑外扬,也是碓坊洿米。低声低声,墙壁有耳。座满江南客,何须唱鹧鸪。

生憎世俗迭相陵,反己工夫有度程。大学在先知本末,中庸当务造诚明。谆谆自昔承严训,默默终年愧今声。至首不须由外索,事亲友弟及从啊。

不堪旅宿棣花馆,况有离群鸿雁声。一点秋灯残影下,不知寒梦几回惊。

吾爱韩伯休,采药卖都市。有心安可欺,所以价不二。如何彼女子,已复知姓字。惊逃入穷山,深畏名为累。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