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白居易的《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拼音和注音
yàn ān wǎng wǎng tàn qīn yè , wò wěn hūn hūn shuì dào míng 。
翻译及意思
宴罢友人叹息声中黑夜至,稳稳躺下一觉睡到大天明。
词语释义
往往:(副)常常;指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近]经常。[反]偶尔。
昏昏:(形)①昏暗模糊的样子:暮色~。②神志不清的样子:~欲睡。
宴安:宴安yàn’ān安逸享受古人以宴安为戒。——《后汉书·邓彪等传论》
昏睡:1.昏昏沉沉地睡。不易叫醒的深度睡眠状态。~不醒。病人仍处在~状态。2.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3.王菲演唱歌曲。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原诗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