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

洁志清斋仰吴穹,九天云雨正蒙蒙。
都缘学道心无定,岂是灵仙秘尔功。

作品评述

《缘识》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宋太宗。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清雅的斋室中仰望天空,观察到天空中的云雨变化,从而引发对人生和修道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洁志清斋仰吴穹,
九天云雨正蒙蒙。
都缘学道心无定,
岂是灵仙秘尔功。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修道观念。作者以洁净的心境坐在斋室中,仰望着高远的天空。他观察到天空中的云雨,形容为蒙蒙的景象,暗示着天地间的变化和万物的流转。

诗词中的"都缘学道心无定"表达了作者对修道之路的思考。作者认为,修道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心境也随之改变。修道者必须保持心境的开放和灵活,不断修正自己的心态,以适应变化的修行之路。

最后两句"岂是灵仙秘尔功"表达了作者对于灵仙境界的看法。他认为灵仙的境界并非是一种神秘而难以企及的功夫,而是通过不断学习和修行,以开放的心态去感悟天地间的变化和生命的奥秘。

《缘识》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天空中的云雨景象,以及对修道和境界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修行的深刻思索。诗词中蕴含着一种对于修道者心态的要求,以及对于开放和灵活思维的重视。整首诗词简洁而意味深长,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作者介绍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诗词推荐

风衣何揭揭,有若瓠叶翻。尘土不远去,白云藏白门。

梦不曾为岭青游,眼中陡顿有英州。知君结此石交后,一洗从前势利羞。

民情既乐,和气为祥。民情既忧,戾气为殃。祥为雨露,天下丰穰。殃为水旱,天下凶荒。

先生卧碧岑,诸祖是知音。得道无一法,孤云同寸心。岚光薰鹤诏,茶味敌人参。苦向壶中去,他年许我寻。

岸曲非千里,桥斜异七星。暂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远近随轮影,轻重应人行。

南山明。北山明。中有长亭号丈亭。沙边供送迎。东江清。西江清。海上潮来两岸平。行人分棹行。

侬是寒江独钓人,曾偕樵叟见羲文。当时也似吞三画,今日翻难说七分。萱草不堪濒外望,梅花岂是野中群。解颐一笑明年事,未别先愁日暮云。

官廨俯官溪,溪流极清泚。鱼游值天阴,竞指龙光起。古祠偶相邻,愚徒望风靡。我欲照衰颜,且展阑干倚。

古寺沈沈僧未眠,支颐将客说闲缘。一溪月色非尘世,满洞松声似雨天。檐底水涵抄律烛,窗间风引煮茶烟。无由住得吟相伴,心系青云十五年。

灵山相识已平生,雨後精神见未曾。一朵碧莲三万丈,数来花片八千层。云姿雾态排天出,竹杖芒鞋欠我登。羡杀峰头头上寺,厌山不看是诸僧。

竹杖芒鞋度断冈,崎岖小迳绕寒塘。野梅照水初含白,山菊支霜未委黄。对景每番成感慨,把杯几度放疎狂。此生但只安吾分,无辱无荣寿且康。

淡淡薰风庭院,青青过雨园林。铜驼陌上旧莺声。今日江边重听。落帽酒中有趣,题桥琴里无心。香残沈水缕烟轻。花影阑干人静。

笑尽人间事,至头总不知。信心终是实,如日莹无欺。举措持恒久,贪一却似痴。善缘销恶趣,惠爱广将施。

腰不为米折,头独采菊低。晚节名元亮,思与隆中齐。

坐断维摩方丈,发露阎罗地狱。千古万古黑漫,剑树刀山转辘。

振讯褵褷病鹤形,箳篂影下话平生。受原宪业惟环堵,溯德公心不入城。日把寸量著蝶梦,云拖一出被猿惊。自惭迂学经题品,输与两生无姓名。

雉之飞,于朝日。群雌孤雄,意气横出。当东而西,当啄而飞。随飞随啄,群雌粥粥。嗟我虽人,曾不如彼雉鸡。生身七十年,无一妾与妃。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舣棹枫林外,平沙走晚晴。秋深红鹤至,波动白鸥惊。荻浦留三日,江州计几程。夜来风色好,行不待天明。

看罢吴山看越山,一帆千里玩风澜。令人颇忆羊裘老,为钓桐庐七里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