唁菊

中秋是处已扬芳,篱下朝来欲破黄。
赖得雨荒兼早没,却能应候作重阳。

作品评述

《唁菊》是宋代张嵲的一首诗词,表达了对菊花的哀悼和对中秋节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中秋已过,我来到篱笆下观赏黄色的菊花。菊花已经凋谢殆尽,只剩下零落的花瓣。幸好及时下了一场荒凉的秋雨,使菊花早早地凋谢,以应和中秋节的重阳之意。

诗意:
《唁菊》通过描绘凋谢的菊花和荒凉的秋雨,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和人事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中秋节的思念和重阳节的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词以中秋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菊花的凋零和雨水的荒凉,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菊花作为秋季的花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象征着坚强、高洁和忠诚。诗中的菊花虽然已经凋谢,但却在凋零之前迎来了秋雨,这种早早凋谢的情景与重阳节的寓意相契合。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老人节",人们在这一天重视敬老、尊老、祝福长寿。诗中的菊花以其凋谢与重阳节相呼应,表达了对老人的敬仰和祝福之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重阳节的美好祝愿,使读者在寥寥数语间感受到了深深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作者介绍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诗词推荐

辩公出蓝之智,楮衲反来游戏。衲底一段光明,可谓湛然无累。倒峡倾河雄辩,银山铁壁意气。毗卢顶{宁页}上行,弥勒眼晴里睡。归去羌庐山下,一笑雪中风味。他时杖屦重来,且道有甚领会。为公撦了楮衣,奉为普薰一切。

古寺规模壮,空山岁月深。春排千树绿,云堕一溪阴。地僻人稀到,官闲我得寻。归来诧清赏,未觉负初心。

曳杖携壶意颇长,了无风雨破重阳。团栾饤座橙方绿,蓓蕾扶篱菊未黄。醉里茱萸须遍插,尊前鸿雁政成行。持杯快嚼夸强健,只恨双螯未著霜。

水满花肥春正长,东君作意脑愁肠。同风未必如吾蜀,鼻观先闻荔子香。

月下门开不用敲,渡头长系木兰桡。盘餐市远从真率,会宿何妨屡卜宵。

陟迳凡几盘,坐堂聊一息。龙去空旧岩,崖崩有遗石。不见林下僧,鸟啼山寂寂。

坐据白云岩下地,仰看青镜匣中天。

遂惬耽幽兴,披襟坐水湾。松枯涛不作,鸥澹梦常闲。漏月宽樵径,吞星避钓环。年来悲跼蹐,聊此破愁颜。

春几许。红透数枝花雨。管领风光谁是主。酒边人楚楚。好与写将乐府。积与画教眉妩。醉后不知庭院午。隔帘双燕语。

客有云自矩山来,急欲问公起虚左。能言近履殊快活,更育新篇极精妥。奚奴添个富锦囊,樊子遣余疏药裹。田租不及胡椒斛,寿数行多念珠颗。江涛恼杀浮海翁,野水白鸥閒似我。

福威看九落,笔削在麟经。中道亡三鉴,危时忆九龄。网罗无处避,鼙鼓不堪听。身远辽阳渡,心怀岗首亭。脱巾头半白,倾盖眼谁青。断雁西风急,潸然涕泗零。

山横数里如鬟耸,水界千畴似砥平。花事已阑农事动,村村雨足一犁耕。

雪满群山霜满庭,光寒月碾一轮轻。羁怀殊少向时乐,皓彩空多此夜明。竹近帘栊饶碎影,风涵台榭有余清。恨无好句酬佳景,从自凄凉梦不成。

一病四十日,西风草木凉。倚床腰见骨,览镜眼留眶。倦策吟诗杖,频烧读易香。夜深排果饵,乞巧大医王。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上连牛斗横天阔,下带江淮据岸平。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当年笔战共词场,老大联祛振鹭行。荐牍北来当玉座,轺车西去拥银章。潼关晓色云藏市,渭贡春寒菜有霜。公退登临多绝唱,解因风月记江乡。

树深藤老竹回环,石壁重重锦翠斑。俗客看来犹解爱,忙人到此亦须闲。况当霁景凉风后,如在千岩万壑间。黄绮更归何处去,洛阳城内有商山。

防人不善自为谋,对吏方知口起羞。本为追胥宽逮系,何期僚属致增尤。溺灰竟欲焚安国,书牍谁将念绛侯。惟有丹诚贯金石,风波飘荡任沈浮。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