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鏊的《奉和匏庵谢橘三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hé xū qiān shù shuō xuán dōu , táo lǐ cóng lái shì pū nú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桃李:唐代狄仁杰曾向朝廷荐举姚元崇等几十人,都成为名臣。有人对狄说:天下的桃李都在你门下了。语见《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久视元年》。后以“桃李”喻指所教育的学生:~满天下。
何须:(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需要:详情我都知道了,~再说!
从来:(副)一直;历来:他~不骄傲|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都是互相支持的。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原诗
何须千树说玄都,桃李从来是仆奴。
读罢坡翁春色赋,坐令春酒变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