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

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
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
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
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
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
经营初有适,挥洒不应难。
江市人家少,烟村古木攒。
知君有幽意,细细为寻看。
咫尺殊非少,阴晴自不齐。
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
自说非人意,曾经是马蹄。
他年宦游处,应话剑山西。

作品评述

《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他在堂上观赏一幅画作潇湘晚景图时的感受和思绪。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
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
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
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
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
经营初有适,挥洒不应难。
江市人家少,烟村古木攒。
知君有幽意,细细为寻看。
咫尺殊非少,阴晴自不齐。
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
自说非人意,曾经是马蹄。
他年宦游处,应话剑山西。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在观赏一幅潇湘晚景图时的情景和感受。首先,苏轼的目光被画中的云山和野水所吸引,使他回忆起自己曾经西征南国的经历。在回忆之中,他反思自己过去的游历,并感慨自己信手写就的文字都已经遗忘。他预感到会有来自衡阳的客人来欣赏这幅画,但画面中的意境却显得模糊不清。

诗人以"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的形象来形容画中的山川,表达了山川之间的起伏曲折之美。苏轼认为画家在初次创作时可能会经历一些困难,但随着经营的深入,挥洒笔墨应该就不再困难。他觉得江市上的人家不多,而烟村中古老的树木却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寂静的景象。苏轼知道他的朋友有一种幽雅的情怀,所以他细细观赏这幅画,试图寻找这种幽雅的意境。

苏轼觉得虽然这幅画离他很近,但是他所经历的阴晴变化与画中的景象并不相同。他想象着径蟠(画中山川的形态)会继续向后延伸,而水面则会奔流向前的溪流。这种景象与他的主观意愿相悖,他感慨地说,这样的景象并不是人所能控制的,它们只是马蹄曾经踏过的痕迹。最后,苏轼设想了将来的官场生涯,希望能够在西部的剑山之地与朋友们畅谈。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一幅潇湘晚景图的观赏和思考。诗人通过对画中山川和水面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他在观赏画作的同时,回忆起自己过去的经历,并反思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诗中融入了对友人幽雅心境的理解和对未来官场生涯的期待。

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中的山川景色,通过形象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川的壮丽和曲折之美。他对画家的创作过程表示理解和赞赏,认为经营初期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但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挥洒自如。他对烟村古木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静谧和宁静的氛围,与江市上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苏轼通过对画作的细致观察,试图寻找其中的幽雅之意,表达了对友人幽雅心境的理解和赞赏。

诗中的最后几句表达了苏轼对未来官场生涯的期待,他希望能够在剑山西部与朋友相聚,畅谈人生。这展示了他对自由和友谊的向往,将官场视为一种机会,期望在其中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追求理想。

整首诗词通过对画作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苏轼对自然景色、艺术创作和人生的感悟。诗人以细腻的文字表达了他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对艺术家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对友情和自由的向往。这首诗词既是对画作的评论,也是诗人内心感受和思考的抒发,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诗性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出震位,开平秩。扇条风,乘甲乙。龙德盛,鸟星出。荐珪篚,陈诚实。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霏霏梅雨洒船窗,绿荇参差早稻黄。捧诏暂辞图籍府,扬帆深入水云乡。皇华挣讌江楼月,御札闲开野寺香。若到苏台人问我,长官重拜紫微郎。

愁人夜独伤,灭烛卧兰房。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

甘桃不结实,苦李压低枝。 ——释元康轮王千个子,巷伯勿孙儿。 ——讲师

炎光炽。枕簟凉如水。芰荷覆沼双鸳戏。香飘水阁藕花开。帘上金钩燕子回。霄露清尘临上苑,朝云暮雨过阳台。过阳台。别神女。思君心如

呼匠琢山骨,临水起月台。一槃古月色,竹影凉毰毸。竹影如扫月,月色扫不开。居然广寒宫,桂枝苦低回,便欲招谪仙,娥眉送琼杯。

卷中未有好诗看,草满池塘梦已残。客又不来春又暮,一帘新雨杏花寒。

春泥过雨屐声悭,野水危桥欲度难。世路迷人肠断处,黄昏天气麦秋寒。

吐谷浑盛强,背西海以夸。岁侵扰我疆,退匿险且遐。帝谓神武师,往征靖皇家。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哗。束刃逾山徼,张翼纵漠沙。一举刈膻腥,尸骸积如麻。除恶务本根,况敢遗萌芽。洋洋西海水,威命穷天涯。系虏来王都,犒乐穷休嘉。登高望还师,竟野

江月照,松风吹,不是渠浓更是谁。参禅学道波波走,岂知自有颗明珠。

船到沧州且少留,客来同上酒家楼。沿河树折枣初剥,满地藤枯瓜未收。

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积素光逾密,真花节暗催。抟风飘不散,见晛忽偏摧。郢曲琴空奏,羌音笛自哀。今朝两成咏,翻挟昔人才。

长淮风定浪涛宽,锦櫂摇摇上下湾。兵后人烟绝稀少,可胜战骨白如山。

去年家酿不须沽,秫米今年绝市无。雪没前山薇蕨尽,谁怜无语独携锄。

吴楚家山一水分,金山僧饭饱知闻。蓴丝煮菜无消息,监豉聊供旧使君。

三月花如檐卜香,霜中采实似金黄。煎成风味亦不浅,润色犹烦顾长康。

旧交此零落,雨泣访遗尘。剑几传好事,池台伤故人。国香兰已歇,里树橘犹新。不见吴中隐,空馀江海滨。

(陵霜之华,伤不实也。)陵霜之华,我心忧嗟。阴之胜矣,而阳不加。坱轧陶钧,乃帝乃神,乃舒乃屯。烈烈严秋,熙熙阳春,职生有伦。今华发非其辰,辰属东方之仁,遐想三五。黄帝登云,尧年百馀。二仪分位,六气不渝。二景如璧,五星如珠。陵霜之华兮,何不妄敷。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