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晚过张林

望山几欲去寻幽,此日虽来不暇游。
一棹黄昏过山下,疏灯络纬满林秋。

作品评述

《舟行晚过张林》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舟晚上经过张林的情景,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望山几欲去寻幽,
此日虽来不暇游。
一棹黄昏过山下,
疏灯络纬满林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作者乘舟晚上经过张林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望山几欲去寻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幽深之处的向往之情。作者在远望山景时,内心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希望能够亲身去寻找那些幽静的地方。

接着,“此日虽来不暇游”,表明作者虽然来到这里,但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游览。这句话中透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意味着人生短暂,有时无法尽情享受美好的事物。

下半首,“一棹黄昏过山下,疏灯络纬满林秋”,通过描绘黄昏时分舟行经过山下的景象,以及林中点缀的稀疏灯火,展现了一幅秋日山水的美景。这里的“疏灯络纬”形容了山林中点点灯火的分布,给人以温馨而宁静的感觉。整首诗以山水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给人以深思和赏识之情。

诗词推荐

龙蟠凤举玉霄傍,肯为南公下石梁。人识子文新政事,家傅宋玉旧文章。断无横吏惊庞俗,有时书生近燕堂。二客风流俱令上,独惭歌市接舆狂。

淡日泊在扶桑边,四山浮云来蔽天。本是阳和变杀气,发出燥土如云烟。吾皇神圣来赫怒,诸公饱饭日晏然。去年五月南海翻,九月三边烽火连。旅人潦倒衰暮年,有怀明主徒拳拳。袖中常怀书一编,不得上陈徒自怜。有时问天天不语,仰天大笑龙楼前。不如回去长安市上酒家眠,明日收拾

夜归人已卧,山月犹在户。惊鹊翻暗丛,哀鸿响遐渚。风虚籁静壑,霜肃气澄宇。顾影忽兴怀,孤身在羁旅。

一穟祥烟彻九关,六丁澒洞起泥蟠。皆云端笏精虔际,不觉翻飘胖蠁间。侯念牧刍无德色,仆尸香火有惭颜。分明唤得天公应,清旦朱幡谢雨还。

未敢此时非赵括,已愁他日类田丰。

野缆閒移石笋江,旁人争看老眉厖。铺月席,展风窗。飞来何处白鸥双。

夜气积到晓,微凉方满川。老夫乘早起,落月正娟然。拄杖了疲担,行人憩痛肩。劳生谁独免,客路最堪怜。

山绕楼台出,谿通里閈斜。曾为谢客郡,多有逐臣家。海气朝成雨,江天晚作霞。题书报贾谊,此湿似长沙。

流落相逢霅水滨,与君倾盖即平生。湖山十里双溪畔,宾主三年一日情。学海波澜夸健笔,夜窗灯火几长檠。不堪送客杭州路,更听惊人快一鸣。

天公赋与五湖秋,风月云烟处处留。损食一年犹可健,无诗三日却堪忧。

直节棱棱是此君,耳孙却以曲为名。首阳山下知难种,只可斜封向管城。

听话危亭句景。芳郊迥、草长川永。不待崇冈与峻岭。倚栏杆,望无穷,心已领。万事浮云影。最旷阔、鹭闲鸥静。好是炎天烟雨醒。柳阴浓,芰荷香,风日冷。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诏许诗人江海游,丹徒初到晋徐州。炉边肠谷日长昼,琖底醉乡天不秋。六代兴亡何处问,一生奔走几时休。石翁石媪霜前笑,管得南朝陵墓愁。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邵杜二良守,相逢欲沾醉。促膝一开颜。衮衮言有味。或叹季路宜,或语伯夷是。各怀忠义心,要终岂同异。我实疏贱躯,政治未使试。预兹高古谈,懦志生勇气。明当馔汤饼,疾雨晦天地。一日不见君,何止如三岁。口腹尚乖期,荣华可推类。嗟嗟勿复问,安恬固无媿。

陆机不听华亭鹤,张翰还思吴郡鲈。何似故人无一事,菊花时节独携壶。

盛德尤怀惠,名言可砭愚。虽蒙分半席,终未□□□。承学争歌薤,倾城出奠刍。故交二大老,犹可扞□□。

贫里端何好,欣然肯不居。诗臞将到骨,室陋得关渠。我懒今仍老,谁能强著书?谈间可无子,独判一秋虚。

天地沉沉夜泝舟,鬼神未觉走何州。明朝遣间应无是,莫恐元戎逐客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