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七子赴省

旋转玑衡运化枢,嗣皇袭六待耆儒。
斗南誉望俱难匹,邺下才华旧不孤。
郡赋今推作者并,王庭可但诤臣趋。
竹林昔隐休回首,四辅三公此首涂。

作品评述

《送七子赴省》是宋代陈造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旋转的玑衡运化枢和嗣皇袭六待耆儒,表达了对七位学子前往省城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斗南的声望和邺下的才华,表明这七位学子在学术和才华方面都非常杰出。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这些学子的赞赏和祝福。

诗词的中文译文和赏析如下:

旋转玑衡运化枢,
嗣皇袭六待耆儒。
斗南誉望俱难匹,
邺下才华旧不孤。

这四句表达了旋转的玑衡运化枢和嗣皇袭六待耆儒。玑衡是古代天文仪器,运化枢是指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里借用天文术语来形容世事的变迁和交替。嗣皇袭六指后代皇帝继承前代皇帝的统治权力,耆儒则代表学者长者。通过这样的描绘,诗词表达了时光更迭、人事变革的主题。

郡赋今推作者并,
王庭可但诤臣趋。
竹林昔隐休回首,
四辅三公此首涂。

这四句表达了对七子才华的赞赏和祝福。郡赋指地方的文赋,今推作者并则表示当前地方文赋的佳作都出自这七位学子之手。王庭可但诤臣趋表明他们有能力成为忠诚敢言的辅佐之臣。竹林指的是隐士避世的地方,昔隐休回首表示这些学子曾经在隐居的环境中磨砺成才。四辅三公此首涂则指他们将成为四辅(宰相、执政等高官)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中的杰出人物。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对七子学子的敬佩和祝福,同时也传递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更迭的思考。通过对古代天文术语的借用和对历史地位的赞美,诗词展示了作者对这些学子的认同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学者才华的重视和推崇。

作者介绍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见说樱桃已烂开,坐愁风雨苦相催。自怜华发伤春客,两见飞花未放回。

画图曾识巫山面,今日亲临十二峰。万里平生无此梦,却疑身在画图中。

炽炭雪窗尘简编,慵偎毳被藉粗毡。卯晨呵笔冰胶研,乙夜横琴冻折弦。郁郁烹鲜具羹戛,浮浮炊餗忍馋涎。鬻薪清爨庖丁粗,鼎俎逾时不解羶。

竺国乡程算不回,病中衣锡遍浮埃。如今汉地诸经本,自过流沙远背来。空林衰病卧多时,白发从成数寸丝。西行却过流沙日,枕上寥寥心独知。

凉风台上三峰月,不夜城边万里沙。离别莫言关塞远,梦魂长在子真家。

香凝娇聚。玉立临春树。细看司花留意处。都在轻匀浅注。相逢南陌东城。有情只似无情。说与新来憔悴,莺儿不解丁宁。

促促开幽沼,涓涓引细渠。无由安岛屿,才可活龟鱼。秀荇新宜食,圆荷净好书。时来坐高柳,濯足荫扶疏。

南北渝盟久未和。斯民涂炭死亡多。不知何日戢干戈。赖有兴王如世祖,况闻谋帅得廉颇。蔺卿全璧我蹉跎。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1]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一室类蜂房,为食来穷山。仅救饥火煎,跋履恐雕年。平生丘壑念,回首鱼脱渊。乡居何许家,菰茭满中田。有儿可耕牧,枉滞章句间。昨日鹊啅余,雁书忽堕前。云集南荡工,数灶腾青烟。书卖犹可市,前功戒颓颠。官业讵宜老,倦客志在闲。置书命鸱夷,民事今泰然。

花落烟江口,青苎新槽酒。索寞辞官资,还家奉眉寿。

煎茶徐读散人传,对酒朗吟渔父词。除却月风同此意,祢应烟雨暗相知。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山形鸾羽族,仙子驭翱翔。琪树烟霞冷,蓬壶日月长。来信铛日瑞,鉴德应时祥。何处得环佩,乘游人岳阳。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异乡一夜换风烟,屈指关山路八千。正是欲归归未得,看人儿女拜新年。

纷纷满地落红乾,杜宇声中春正残。诗酒情怀公事汩,干戈时节赏心阑。生憎蔓草缘阶碧,却喜今桃向日丹。万里吴天飞不到,剑光空射斗牛寒。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半世蝉嘶坐北窗,耄年依旧守残缸。买书安得黄金百,觅句如求白璧双。老气尚思吞梦泽,壮游曾是钓巴江。寒生事业秋毫尽,笔力终惭鼎可扛。

君不见杜侯昔为歌行赠徐侯,大儿色清澈,小儿气食牛。往有关尹官仕周,其人有道其泽流。会稽竹箭无名久,文采关侯二儿秀,不然安取关尹后。何用黄雀青鷇蓬间飞,长嘴饱满短嘴饥。何用城乌嗷嗷八九雏,端坐秦氏桂扶疏。渊也诗足兴,功也礼足立。三年不见冠岌岌,何用春耕投种叹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