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屋

风落晓空寒,茅檐一尺宽。
乱声依竹密,斜片打窗残。
绝谷炊烟断,开门去路难。
枕书眠只昼,人说似袁安。

作品评述

《雪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文珦。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雪落下来,清晨的天空变得寒冷。茅屋的屋檐只有一尺宽。风声在竹林间凌乱地传播,斜的窗户上有残留的雪片。山谷中的炊烟被雪遮断,出门的路变得艰难。我躺在枕头上看书,白天和黑夜没有区别。有人说这样的境况就像袁安一样。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冬日里的雪屋景象。作者通过描绘风声、窗户、炊烟等细节,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而孤独的环境中。诗中的茅屋和窗户象征着一个人的寂寞和隔绝,而风声和炊烟的描绘则增添了诗的冷清和静谧之感。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但通过描写寒冷孤寂的环境,传达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对立和无奈感。诗中的开门去路难,以及枕书眠只昼的描述,暗示了作者在严寒的环境中的困境和无法摆脱的局限。最后一句人说似袁安,则通过对袁安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自嘲和无奈。

《雪屋》以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而孤寂的境地。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人生困境和无奈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袁安的自嘲和自省。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冷清和思考的空间。

作者介绍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诗词推荐

老玩韦编尚可为,复能吃口对期期。离明偶剔书灯见,坎止因斟砚水知。岂厌微尘裨泰岳,只愁残照近咸池。儿曹未悟侯王梦,不了邯郸黍一炊。

名花八叶嫩黄金,色照书窗透竹林。无奈美人闲把嗅,直疑檀口印中心。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与君暮从栖岩东,有泉锵然发深谷。人言祥符行幸城无水,跨野疏泉此山足。后来修废吴与李,谁其记者江休复。我欲重铭章圣功,借君巨笔錾寒玉。

昔年颜似玉,今日鬓如霜。不挂金襕服,还衣白毡裳。彩凤夜栖无影树,晓天云绽露斜阳。

烂石有佳色,禅房叠更幽,九疑峰不断,十字水长流。枕簟日逃署,轩窗时卧游。吾衰更何往,只此对汤休。

炳若丹青敷德义,后人於此取良规。

宝相山前住,山中乐可涯。莺啼答春谷,犬吠隔山家。丽句题云叶,幽情醉润花。林香与岩气,日夕此亭佳。

病上篮舆相送来,衰容秋思两悠哉。凉风袅袅吹槐子,却请行人劝一杯。

秀干扶疏彩槛新,琅玕一束净无尘。重苞吐实黄金穗,密叶围条碧玉轮。凌犯雪霜持劲节,遮藏烟雨长轻筠。此名未入华林记,谁念西南寂寞春。

为瑞虽多却不宜,谁怜孤坐拨灰时。兴添竹叶蛆浮甕,瘦损梅花雀抱枝。闭户从教行迹断,裹裘犹怯暮寒欺。天工似欲还三白,冷淡家风合有诗。

吾州古梅旧得名,云蒸雨渍绿苔生。一枝只好僧窗看,莫售千金入凤城。

鬼力神功劈石开,水边因作钓鱼台。若为未有严光到,留得丝纶待我来。

汤饼随缘和酱醯,六年三潦念民饥。重逢白发人生日,愿见黄梅雨止时。诗好远过千岁寿,家贫深负五男儿。许身稷契杜陵老,岂谓残生乃至斯。

使君袖里玉渊虬,曾截蛮江江上流。海立山摇三尺外,风盲雨怪一时休。民元不许佩牛犊,客政何刀弹蒯缑。遮莫尘清便回使,青山犹赦郅支头。

时序一转毂,乾坤双旅亭。此日即昨日,春过秋峥嵘。如何万象间,寓我七尺形。忽忆县以西,远览目屡经。前峰一鳌伏,遥巘千螺青。是穷天外胜,谁托世上名。翩翩佳公子,语秀含馀清。来此集宾客,溪山两锺情。亭如栖烟树,客乃委浪萍。共此一时胜,遐哉万古城。长歌白云遏,落日

常称挂冠吏,昨日归沧洲。行客暮帆远,主人庭树秋。岂伊问天命,但欲为山游。万物我何有,白云空自幽。萧条江海上,日夕见丹丘。生事非渔钓,赏心随去留。惜哉旷微月,欲济无轻舟。倏忽令人老,相思河水流。

轮囷一片出无心,未许苍苔久见侵。六月旱田天不雨,愿将肤寸霈为霖。

落月挂林高,溪行屡着篙。不令惊水宿,频觉送鸡号。此趋今成熟,吾生毋乃劳。何能永谢去,自学小舟操。

秋堂掞虚寒,晚竹引深翠。暝然孤灯坐,兴与一壶对。天冷霜满襟,露饮月窥醉。曲尽别意深,相看发长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