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沈瀛的《捣练子》
拼音和注音
fàng xià zhù , xū mí shā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须弥:原是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据佛教观念,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为佛教的宇宙观。
放下:1.放在一边或放弃。2.从较高位置降到较低位置。3.放低。引申为不必挂虑。
须弥山: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指喜马拉雅山。康有为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
沈瀛
沈瀛[yíng],字子寿,号竹斋,绍兴三十年进士。吴兴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历官江州守(今江西九江)、江东安抚司参议。有《竹斋词》1卷,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村丛书》本。
原诗
放下著,须弥山。分明北斗面南看。没丝毫,相阻拦。休儱侗,莫颟顸。含元殿上问长安。欲归家,行路难。
放下著,须弥山。百斛油麻水上摊。欲成团,真个难。
除有累,去痴顽。无心犹是隔重关。到其中,方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