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途次陕州应制

周召尝分陕,诗书空复传。
何如万乘眷,追赏二南篇。
郡带洪河侧,宫临大道边。
洛城将日近,佳气满山川。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奉和圣制途次陕州应制》
朝代:唐代
作者:张说

诗意:这首诗是张说应制奉和的一首诗,写了周召定都陕州并分封的情况。诗人对这一盛世局面表达了赞叹和喜悦之情,以及对皇帝的忠诚和称颂。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周召将陕州定为都城的盛况,以及周召分封的情况。诗中提到了诗书的传扬,表达了对文化繁荣的欣喜。诗人称赞了皇帝的英明决策,认为这是万代所愿的。郡城位于洪河旁边,皇宫临近大道,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洛阳即将到来,好气息弥漫在山川之间,展示了这一地区风光的美好。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周召定都陕州的隆重场面,展现了唐代盛世的景象。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描述,表达了皇帝的威严和对皇帝的赞美。整首诗节奏明快,语言朴实,表达出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敬仰和喜悦之情,彰显了唐代的荣耀和繁荣。

作者介绍

张说,字霖卿,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有《游老君洞》诗。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六。

诗词推荐

飘飘瑞雪下山川,散漫轻飞集九埏。似絮还飞垂柳陌,如花更绕落梅前。影随明月团纨扇,声将流水杂鸣弦。共荷神功万庾积,终朝圣寿百千年。

细篾络丹柿,枯篱悬碧花。炊烟生旅灶,野水漱寒沙。栖鸟争投树,归牛自识家。恍然游蜀路,搔首忆天涯。

世态真堪笑,机深祸亦深。多谋还损己,有寿必无心。呕肺因诗苦,开怀遇酒斟。平生随造物,不暇问升沉。

百感摧伤强对春,看花花畔独沾巾。只应闭目林中坐,须学无言壁下人。

檐珠沥沥雪初晴,酒滴寒槽杂溜声。旋釂梅花斟夜月,人间那得个般清。

江山事若谙,那肯滞云南。草色分危磴,杉阴近古潭。日斜褒谷鸟,夏浅巂州蚕。吾自疑双鬓,相逢更不堪。

露积成山百种收,渔梁亦自富虾鳟。无羊说梦非真事,岂见元丰第二秋。

支离鲜兄弟,形影如手足。但遂饮冰节,甘辞代耕禄。斑衣在林巷,始觉无羁束。交柯低户阴,闲鸟将雏宿。穷通世情阻,日夜苔径绿。谁言北郭贫,能分晏婴粟。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尺五城南未足高,只今小杜更飘飖。暮烟疏雨从君胜,玉子文楸听我饶。

落日照江东,思君讯便风。栖迟定何处,约莫过残冬。小隐时曾到,安书久未通。处怜心易老,盘屈似寒松。

之子才如冰,不应常负弩。勿为为贫谋,一意在阿堵。广都绮縠地,当念珠还浦。惟廉可立身,勿使嗟供虏。

刺举官犹屈,风谣政已成。行看换龟组,奏最谒承明。

晓动人语喧,门开探骑发。冠盖相后先,烟尘互明灭。出城寒寺静,苍松带余雪。驱马傍前庑,投鞭坐僧榻。畏风依蒲团,拥裘学趺结。曈曨晓日升,逶迤旆成列。到官今年五,踽踽几持谒。执板手有痕,脱冠顶无发。将迎迹愈多,应接面常热。野性素旷荡,人事苦羁绁。久愿整归驾,渡汾

上短下长人莫笑,信缘披得便前行。衣裳不是颠来倒,凭仗丹青画取成。

几许椎埋尽把耡,而今户户偃犀渠。太平无象从何见,一夜春风长碧蔬。

湛湛玉清水,矗矗炼丹山。秀环侯泮,广文分得括苍仙。虞殿薰风初入。尧陛祥蓂七叶,此际诞真贤。学术瑞王国,声誉蔼人寰。绿槐宫,丹桂殿,杏花坛。英华粲发,聊将文教布龙藩。我亦执经北面,喜见发祥南斗,再拜祝长年。丹诏烂鸦墨,绿发映貂蝉。

家国各万里,同吟六七年。可堪随北雁,迢递向南天。水共行人远,山将落日连。春淮有双鲤,莫忘尺书传。

槿户茅斋雅自便,京华风味入新年。楼台冷落收灯夜,门巷萧条扫雪天。疾酒不闻花外漏,放朝仍得日高眠。何妨静习间中趣,欲问林僧结净缘。

世故迫人无好况,酒杯今日初拈。昆阳城下酹苍蟾。乾坤悲永夜,笳鼓觉秋严。梦寐玉溪溪上路,竹枝斜出青帘。故人白发未应添。浩歌风露下,相望一掀髯。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