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北朝庾信的《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其十)》
拼音和注音
lǐ yuè jì zhè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礼乐:礼仪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更引申为一个国家一段时间的社会习俗、典章制度与国民精神。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原诗
礼乐既正。神人所以和。玉帛有序。志欲静干戈。
各分符瑞。俱誓裂山河。今日相乐。对酒且当歌。
道德以喻。听撞钟之声。神奸不若。观铸鼎之形。
酆宫既朝。诸侯于是穆。岐阳或狩。淮夷自此平。
若涉大川。言凭于舟楫。如和鼎实。有寄于盐梅。
君臣一体。可以静氛埃。得人则治。何世无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