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奉酬签判殿丞游思上人院

坐合何时得少休,羡君乘兴喜寻幽。
每逢幕府文书简,便作湖山佛寺游。
岩畔挥毫传丽句,林间炊黍饫香羞。
会须偷拨间忙日,更上高轩看碧流。

作品评述

《走笔奉酬签判殿丞游思上人院》是苏颂所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诗人在闲暇之余与朋友一同游览湖山佛寺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走笔奉酬签判殿丞游思上人院

坐合何时得少休,
羡君乘兴喜寻幽。
每逢幕府文书简,
便作湖山佛寺游。
岩畔挥毫传丽句,
林间炊黍饫香羞。
会须偷拨间忙日,
更上高轩看碧流。

诗词以苏颂与签判殿丞一同游览思上人院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悠闲自在、追求深幽之乐的羡慕之情。苏颂称羡朋友能够随心所欲地寻幽探访,而自己则常常被公务缠身,无暇休息。每当收到官府的文书简报,他只能以湖山佛寺游览作为安慰。他在岩畔挥毫泼墨,传送着优美的句子;在林间享用着炊煮的黍米,品味着美味的羞怯。他希望有机会抽出时间,静心观赏碧流,登上高轩,放松身心。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诗人内心的愿望,展现了对闲暇生活和追求自由的向往。诗中的湖山佛寺象征着宁静和宽广,与繁忙的公务形成鲜明对比。苏颂以自己与朋友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并通过描绘湖山景色和碧流的美景,传递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苏颂的情感,并展示了他对自然和心灵自由的向往。诗中的景物描写清新自然,表现了宋代山水诗的特点。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宁静与愉悦的感觉。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诗词推荐

不是檐声不放眠,只将愁思压衰年。道他滴沥浑无赖,不到侯门舞袖边。

袅袅天风响珮环。鹊桥有女夜乘鸾。也恨别多相见少,似人间。银浦无声云路渺,金风有信玉机闲。生怕河梁分袂处,晓光寒。

惯伴山僧汲涧泉,懒随年少梦游仙。风流输与贤兄弟,朱阁临风教李娟。

萧萧淅淅荻花风,惨惨澹澹云物容。欲雪不雪关得侬,得归未归一莞中。年华纵留春巳换,半生作客今何恨。夜来飞霰打僧窗,便恐雪真数尺强。催科不拙亦安出,吾民沥髓不濡骨。边头犀渠未晏眠,天不雨粟地流钱。

晚岁躬耕不怨贫。支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载后,百遍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吾闻古夸父,逐日沈虞渊。以日为可逐,智固未足言。徒能出八极,撑突干云天。当其惫且毙,便使儿女怜。至弱败至刚,水波乃飘山。谁能守此道,却敌以空弮。

一阳应候,万国同文。天正纪节,太史书云。凝旒在御,列斜爰分。寿觞斯荐,祝庆明君。

湘南估客发西津,东入姑苏花正春。独有相思数行字,欲从江海问情人。

九重午刻命精祷,四海中宵同出云。溽暑已随飞雨散,清声还并晓风闻。

飞桥壮吾邑,虹影丽高深。义不烦千室,功无措万金。美哉承考意,伟矣济时心。此段无穷尽,江声共古今。

佛以偏师胜,天能一手回。横空立万仞,不为作三魁。道大身无著,人亡世却哀。溪梅那解事,寂寞为谁开?

阳复今朝,月圆明日,渭溪改观风光。今枝孕秀,馀庆衍天潢。诞降真英间世,群仙贺、喜萃华堂。那勘见,灵椿未老,丹桂两芬芳。烛摇,香雾拥,翠蛾歌舞,齐上椒觞。且殷勤仰祝,华算等天长。况蕴智谋韬略,维城志、屏翰君王。待收取、平戎功业,军国赖平章。

秩礼有序,和音既同。九仪不忒,三揖将终。孝感藩后,相维辟公。四时之典,永永无穷。

君家故多书,馀地看寒绿。食箪到尚悬,墙小摘杞菊。霜畦新雨馀,柔条已三沫。贵不数熊蹯,芳鲜落我腹。口香唾茧纸,细字烦记录。平章三百篇,焜耀五千读。辛夷与杜若,百世亦臣朴。士饥固其常,吾事已可卜。归来一粲然,毋待发曲局。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风云变化饶年少,光景蹉跎属老夫。秋隼得时凌汗漫,寒龟饮气受泥涂。东隅有失谁能免,北叟之言岂便无。振臂犹堪呼一掷,争知掌下不成卢。

梦断绿窗莺语。消遣客愁无处。小槛俯青郊,恨满楚江南路。归去。归去。花落一川烟雨。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抖擞孤怀十日谈,不将幽愤托巫咸。别来断雁虚秋信,梦破惊猿忆晓岩。脱叶趁风声互答,归鸦赴日影相衔。临分斗偈无多惜,浊骨凭师为点凡。

月流银汉小徘徊,似恋空庭独树梅。玉漏听来更二点,烛花翦了晕重开。病身不饮看人醉,乾雪无端上鬓来。後日老襄知健否,只今六九已摧隤。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