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和人谒昭烈惠陵》
拼音和注音
sān guó xīn shū zūn jì hàn , qiān qiū zhēng shuò zài chéng d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成都:中国四川省省会和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之一。
千秋:(名)①形容年代非常久远:万代~。②敬辞,旧指人的寿辰。
三国:1.指东汉后魏、蜀、吴三国。2.(220—280)(公元220~280)汉末,魏、蜀、吴分立的时期,史称为「三国」。
新书:新书xīnshū∶崭新的书∶将要出版或刚出版的书多指初版的
正朔:1农历正月一日。2.古代改朝换代时新立帝王颁行的新历法,后亦泛指历法。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永安宫里悔征吴,国贼繇来是赤乌。
三国新书尊季汉,千秋正朔在成都。
园陵寂寞珠丘似,弓剑凄凉玉垒孤。
自古重华多野死,锦江流恨亦苍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