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褒伯和明举韵二首

会面知何日,愁怀待一舒。
吾曹皆委运,世事勿论渠。
故国有乔木,先人无敝庐。
岷山思共隐,此计孰云疏。

作品评述

《寄王褒伯和明举韵二首》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寄王褒伯和明举韵二首

会面知何日,愁怀待一舒。
吾曹皆委运,世事勿论渠。
故国有乔木,先人无敝庐。
岷山思共隐,此计孰云疏。

中文译文:

不知何日能与你相见,我忧愁的心情期待一次宽慰。
我们都受命运摆布,不要谈论世间的事务。
故乡有高大的乔木,先人却无完整的住所。
我思念着遥远的岷山,这个计划有谁能理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寄托情思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王褒伯和明举的思念之情。诗人追问何时能与友人再次相聚,期待能够得到一次心灵的宽慰。他们都深受命运的摆布,感叹世事的无常,因此劝告友人不要过多关注世间的纷扰。

诗中提到故乡有高大的乔木,暗示着故国的繁荣和昌盛。然而,先人却没有安居的固定住所,可能意味着曾经的辉煌已经逝去,让人感到无比惋惜。岷山是蜀地的一座名山,作者思念着这座山,希望能与友人一同隐居于此,共享安宁。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这个计划的真实性和可行性的质疑,也让人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事物的难以预测。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的珍视,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冷静观察。这种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一种令人回味的韵味。

作者介绍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破艇争划忽罢喧,野童村女闯篱边。令人说著苏堤路,花满清明画鼓船。

出门一步便相疏,千里何缘管得渠。笑貌声音等如梦,十年参学在长途。

见君生计羡君闲,求食求衣有底难。养一箔蚕供钓线,种千茎竹作渔竿。葫芦杓酌春浓酒,舴艋舟流夜涨滩。却笑侬家最辛苦,听蝉鞭马入长安。

夕烽旁千彻甘泉,独有淮东一臂全。若使尽从持重计,庙谟底用更忧边。

陕人西望眼,唯认马蹄东。柳县追陶令,棠郊谒召公。问农游手劝,听讼下情通。千载莱芜后,传家有素风。

春水方生秋又残,上流无处避风寒。杜鹃飞向东南去,怕见如今蜀道难。

旧宅洛川阳,曾游游侠场。水添杨柳色,花绊绮罗香。赵瑟多愁曲,秦家足艳妆。江潭远相忆,春梦不胜长。

送客门初掩,收书室更虚。新篁高过瓦,凉月下临除。妇病才扶杖,儿馋或馈鱼。今朝吾已过,莫问夜何如。

助下三拳,拦顋一掌。据令而行,谁知痕痒。转身一拶验来端,杨岐种草铁心肝。

我年七十无住宅,斤斧登登乱朝夕。儿孙期我八十年,宅成可作十年客。人寿八十知已难,从今未死且盘桓。不如君家得众力,咄嗟便了三十间。李君虽贫足图史,旋凿明窗安净几。闭门但办作诗章,好事时来置樽俎。我恨年来不出门,不见君家栋宇新。心安即是身安处,自揣头颅莫问人。

楼严既下集,宾天复上征。八子似荀氏,中当有慈明。

秋尽江南叶未凋。晚云高。青山隐隐水迢迢。接亭皋。二十四桥明月夜,弭兰桡。玉人何处教吹箫。可怜宵。

人人共说梅花好,试问梅花好奈何。到底物名嫌太甚,市区酒肆尽东坡。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霄何所变。无孔笛吹云外曲,相逢知我者还稀。

玉蕊金花水面浮,翠禽闲暇鹭鸶愁。夕阳睡起凉亭上,坐看鱼儿作队游。

使君子百姓,请雨不旋复。守田意饱满,高壁挂龙骨。

颇忆朝除禫,俄惊夜彻帷。自堪从子住,何用与夫归。起隧新藤茁,重轝宿菵排。通家只今尽,老泪逐风挥。

闻道南村竹,春来接远坡。色侵沽酒旆,声送濯缨歌。甚欲敲门看,须凭拄杖过。余阴过西沼,应覆右军鹅。

道远晨炊米,风和昼减衣。花残孔官庙,苔满葛仙矶。剩欲寻僧话,先判秉炬归。山昏又成雨,心事固多违。

皇心精祷动昭回,嘉雪乘时弭岁灾。先作飞霙随腊舞,便含膏泽趁春来。天渊百顷移星汉,禁御千枝傲岭梅。一曲巴人虽下里,愿持欢意助康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