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与燕公离别湖
朝代:唐代
作者:赵冬曦
南湖的美丽泉水,君子喜欢寻玩幽奇之处。湾澳陪伴着它的泛舟,岩峦一同俯瞰。秋风吹得桂花昂首,春天的景色绿柳垂垂。郢路在竹林中分岔,湘滨用去向去的麾令。枉费船帆怀着胜利的欣赏,留恋景色令人遗憾。水和木都不会抛弃,从情感上可知道。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与燕公别离湖泊为题材,通过描绘南湖的美丽景色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伤之情和对美景的珍惜之意。诗中以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情感,使诗意更加深刻。
诗中描绘了南湖的美泉石、幽奇景致,表达了君子玩赏幽奇之趣。通过湾澳陪伴泛舟、岩峦共同俯瞰等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和与人的亲近感。
同时,诗中通过描写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如秋风赪桂竦、春景绿杨垂等,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幻多姿。郢路委分竹、湘滨拥去麾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最后,作者通过描绘水木不弃的情景,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纽带。这种情感纽带使得人们能够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与启示,对自然界抱有敬畏之心,也使得人们对离别时的美景充满留恋之情。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感伤,通过描绘景色和抒发情感的方式,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深。
作者介绍
赵冬曦的生平
赵冬曦,(677-750)唐定州鼓城(今河北晋县)人。进士及第,历官左拾遗、监察御史、入集贤院修撰、考功员外郎、直学士、中书舍人内供奉,以国子祭酒卒。从儒家的“礼”和“仁”思想出发,提倡“德主刑辅”。他认为,古律条目千条,隋时奸臣弄法,著律时提出“律无正条,出罪举重以明轻,入罪举轻以明重。”的断狱原则。一辞出而废条目数百。自此轻重依其爱憎,被罚者不知其所以然。法律易知,则下不敢犯;文义深,“则吏乘便而朋附盛”。律、令、格、式,应该刊定科条,直书其事。犯罪者虽贵也按律以断。律明确则人相信,法律统一则人主尊。他还强调选拔官是治政之本。古时择选牧宰,皆出于台郎御史,以为荣升。亲民之官,人命所录,故贵其位,而重其人。今则不然,京官不称职,派为外任;大邑负累,降为小邑;近官不胜任,迁为远官。此处不行,派往彼处何以能治。这是重近民而贱远民。冬曦久任学士、国子祭酒,推动了唐代儒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