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庵二首

文章恨不见文园,礼乐方将访石泉。
何事庵中着光禄,枉教闲处笔如椽。
城中太守的何人,林下先生非我身。
若向庵中觅光禄,雪中履迹镜中真。

作品评述

《光禄庵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文章恨不见文园,
礼乐方将访石泉。
何事庵中着光禄,
枉教闲处笔如椽。
城中太守的何人,
林下先生非我身。
若向庵中觅光禄,
雪中履迹镜中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对自己文学成就的思考和对世俗功名的反思。

诗的开头,苏轼表达了对自己不得不离开文学园地的遗憾,他渴望能再次回到那个地方,与文友们共同交流文学艺术,追求更高的艺术成就。

接着,苏轼提到礼乐,表示自己对于文学以外的事物也有兴趣,他似乎打算前往石泉探访,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有名的山泉,可能是指一种清凉的心灵净化。

在下一段,苏轼提到自己在光禄庵的身份,他被任命为光禄寺的官员,这里的“庵”是寺庙的意思。然而,苏轼认为自己在这个官职下的身份和地位并不能真正体现他的才华和文学成就,他觉得自己的文学天赋被埋没在了官场的琐碎事务中。

苏轼进一步表达了他对于世俗功名的反思。他提到了城中的太守和林下的先生,太守代表的是世俗的权力和地位,而林下的先生则代表的是追求学问和艺术的自由和纯粹。苏轼暗示自己更倾向于追求学问和艺术的自由,而非追求世俗的权力和地位。

最后,苏轼表达了他寻求真正的光禄之道的愿望。他说如果想要真正寻找到光禄的意义和价值,就应该去庵中,这里的庵指的是苏轼所在的光禄庵,也象征着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纯粹。他说如果想要找到光禄的足迹,就需要在雪中寻找,意味着要追求纯洁和高尚的境界。

整首诗词通过对苏轼内心的独白,表达了他对文学追求和对功名利禄的反思。他渴望回到文学园地,追求艺术成就,同时也反思了世俗权力和地位的虚妄,希望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纯洁。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于文学和人生追求的思考和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露圳堕清响,隔烟闻暝春。夕岚那可拨,月照山重重。

三千里地孤寒客,七十年前富贵家。泛海玉龙驾雪浪,权藏头角混泥沙。

十亩松篁百亩田,归来方属大兵年。岩边石室低临水,云外岚峰半入天。鸟势去投金谷树,钟声遥出上阳烟。无人说得中兴事,独倚斜晖忆仲宣。

曲曲河回复,青青草接连。去帆风力满,来雁一声先。野旷低归鸟,江平进晚牵。望乡从此始,留眼未须穿。

修行之士,功勤不小。识五行、逆顺颠倒。妙理玄玄。玉炉中、龙蟠虎踞,金鼎内、炼成至宝。阳神离体,杳杳冥冥,刹那间、游偏三岛。出入纯熟,按捺住、别寻玄妙。合真空,太虚是了。

暗中蛛网织,历乱绮窗前。万里终无信,一条徒自悬。分从珠露滴,愁见隙风牵。妾意何聊赖,看看剧断弦。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狂风几日涨黄尘,篱外桃花忽照人。不有繁花慰逐客,二年不识浙江春。

泥絮心情雪样髯,诗囊羞涩酒杯嫌。年来万事都消减,惟有床头历日添。

病翁已卸鞍驮矣,道人强欲羁馽之。赚汝一双穷相眼,饶吾九十老头皮。此蓬此月属谁哉,送汝挑包谒恕斋。说与同名同号者,龙图亲为判凭来。

少壮登山脚似飞,张弓安肯拟狐狸。老来犹向儿孙放,放著南山射虎时。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急雨岂无意,催诗

浑沦朴散,天地始玄黄。乌飞兔走渐生,群物类开张。一点如如至性,扑入臭皮囊。游魂失道,随波逐浪,万年千载不还乡。错了鸿ㄨ体段,憎爱日相望。却认父母形骸。做我好容光。劫劫轮回贩骨,受尽苦和殃。何人闻早,寻他归路,莹然恢廓旧嘉祥。

浮梁淮面欲飞腾,金碧浮屠间玉层。古岸萧条风卷雪,长河咽绝水浮冰。留连淮汴残年客,蹭蹬尘埃一老僧。闻道都梁梅未拆,可随桃李畏严凝。

命书唐滥觞,委源传吕后。有倡莫为遏,波荡今不救。字育叵数计,八字讵所囿。甲子动垓亿,举一百万漏。荒唐无稽据,诵言指休咎。柰何聪达人,颇复安此谬。怀刺曳长裾,偃蹇文士右。夸诩走干谒,荐墨不待叩。士有待濡法沬,百请不一售。我昔游江淮,知识间新旧。文士不到眼,此

少年飘泊归淮东,道人住庵何处峰。知有招提烟水外,雪云山路倒杉松。

久客幽燕怀故里。野鹤孤云,笑我京尘底。郑重佳宾劳玉趾。清谈娓娓消愁思。细雨斜风聊尔耳。病怯轻寒,莫卷疏帘起。燕燕于飞应有喜。

经时少暇出郊游,野旷山遥易见秋。只怪朝来多爽气,似缘我辈是清流。荒台古井平芜湿,斜日西风乱叶愁。莫笑田翁无款待,绿菱新摘酒新篘。

夜雪满庭鸡失晨,琼田早出不惊尘。急须卷冻铺黄道,欲看灯山万万人。浊醪时饮十分杯,万象溟濛晓气皑。醉倒篮舆夜归去,金吾宁复识谁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