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春雪

和气胚胎斡化钧,胡然积雪拥柴门。
花梢冻压春无力,山骨晴销晓有痕。
阳壮谁令阴作梗,寒骄犹勒暖归根。
昌黎浪说丰年瑞,为瑞为灾未易言。

作品评述

《壬辰春雪》是宋代诗人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和气胚胎斡化钧,
胡然积雪拥柴门。
花梢冻压春无力,
山骨晴销晓有痕。
阳壮谁令阴作梗,
寒骄犹勒暖归根。
昌黎浪说丰年瑞,
为瑞为灾未易言。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下雪的景象。诗人以巧妙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和谐的氛围、冬雪的凝重感和春天的无力感。诗中还涉及到阳气和阴气的对比,以及丰年的喜悦和灾害的隐忧。

赏析:
《壬辰春雪》以雪景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传达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首句"和气胚胎斡化钧"以雪化钧的形象,形容了春天雪的和煦气息,展现了大地回春的喜悦。接着,诗人以"胡然积雪拥柴门"来描绘雪厚堆积,柴门被雪封闭的景象,揭示了冬寒对春天的压迫。

接下来的两句"花梢冻压春无力,山骨晴销晓有痕"表现了春天被冰雪所压抑的无力和山峦在晴朗天空下融雪的痕迹,增添了诗词的层次感和韵味。

诗的后半部分"阳壮谁令阴作梗,寒骄犹勒暖归根"通过对阴阳的对比,表达了春寒对万物生长的阻碍和寒冷对温暖的追求。最后两句"昌黎浪说丰年瑞,为瑞为灾未易言"则表现了对丰年的祝福和灾祸的提醒,暗示了人事无常、世事难测的哲理。

整首诗以雪景为线索,通过寥寥数语展示了季节之间的转折和生命的脆弱,以及人们对未来的期许和对未知的畏惧。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传递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以及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作者介绍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苦寒不解岁峥嵘,病守兀坐忧疲氓。天风谁遣撼斗柄,便觉春色来江城。北山赛庙见残雪,东津送客闻新莺。衣裘渐减体殊健,帘幕乍卷眼为明。今朝天气更佳绝,淡日微漏云徐行。我移胡床坐庭下,幅巾半脱筇枝横。散关旌旗扫昨梦,少城丝竹真前生。数株桃杏亦漫种,未去与汝聊逢迎。

玉室金堂世有人,龙眠龟息鹤精神。暑风吹起尘三丈,城市出来闲采真。

行止非人料,驱驰未席温。传闻选肤使,端为慰黎元。瘴岭农耕少,山城海气昏。唯勤凋瘵虑,此外更何言。

苌尤桀点于坚者,勒固奸雄奈虎何。剩制赭袍添曲盖,中原假帝不胜多。

身倦寻春事,心怀结夏清。犹临曲水序,莫续丽人行。世态与吾异,生涯何日成。殷勤独相送,江上午潮平。

石似江沧落日明,鸬鹚乌鹊满沙汀。小儿骨相能文字,乞与班班作砚屏。

閒居罕人事,慵把历头开。雷自地中复,风从天末来。絪{緼初熟酒,的皪未开梅。道尽真光景,尧夫好秀才。

竹迳殊疏欠补栽,兰芽欲吐未全开。初暄乍冷飞犹倦,一蝶新从底处来。

因家汉水曲,相送掩柴扉。故郢生秋草,寒江澹落晖。绿林行客少,赤壁住人稀。独过浔阳去,潮归人不归。

蝉声满秋树,云影护晴雷。独坐西风久,半空飞雨来。

动足燕巢幕,投身羝触藩。惊风伤断雁,落叶悟飞鸢。汝子颇难教,吾儿全未婚。重阳归省罢,犹得对床论。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之子问行李,策足游上都。晚风吹客袂,话别聊踌躇。朝家渴多士,璧水来英儒。子志横四海,亦复随群趋。磨砺强国策,它时剪骄胡。卓彼漫塘翁,一壑老壮图。万牛挽不前,世事付长吁。君欲访隐所,为问今何如。

百川毕东注,两丸尽西颓。二物常汲汲,未尝少徘徊。短生亦如斯,逝者良可哀。自昔青云士,皆为黄土堆。何如大觉仙,无去亦无来。

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车马九门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

清溪幽隐处,白首性情闲。鹤起开松径,风归闭竹关。道书堆几上,耕耒挂床间。坐悟忘言理,令人不解还。

羸病不堪金束腰,永怀江海旧渔樵。对床贪听连宵雨,奏事惊同朔旦朝。大耿功名元自异,中茅服食旧相要。一封同上怜狂直,诏许昌言赖有尧。

梦中也学云峰路,未老来游蒲涧山。无数老僧闲道士,笑人骑马出松关。

森森枫树林,护此石门堰。杏堤数里馀,枫影覆亦遍。鸬鹚与钓童,质异同所愿。

厌代人间世,收神天上游。遽然虚玉座,不复望珠旒。待旦移巾帻,饔人改膳羞。寻常飞白几,寂寞暗尘浮。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