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

无复龙山对孟嘉,西来河伯意雄夸。
霜风可使吹黄帽,(舟人黄帽,土胜水也。
樽酒那能泛浪花。
漫遣鲤鱼传尺素,却将燕石报琼华。
何时得见悲秋老,醉里题诗字半斜。

作品评述

《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无复龙山对孟嘉,
西来河伯意雄夸。
霜风可使吹黄帽,
(舟人黄帽,土胜水也。
樽酒那能泛浪花。
漫遣鲤鱼传尺素,
却将燕石报琼华。
何时得见悲秋老,
醉里题诗字半斜。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苏轼邀请朋友仲屯田一同农田耕作的情景,但由于大水的阻隔,无法相见。诗中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意和赏析:
整首诗以写景和抒发情感为主线,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首先,诗的前两句“无复龙山对孟嘉,西来河伯意雄夸。”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相隔两地,无法相见的情况。其中,“龙山”和“孟嘉”是地名,意指两地相隔遥远。而“河伯”则是水神的代称,暗示大水阻隔了两人的相聚。这种自然景物与人情的对比,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

接下来的几句“霜风可使吹黄帽,樽酒那能泛浪花。”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霜风吹来,使得人们需要戴上黄色的帽子来保暖。而樽酒则暗指诗人准备的美酒,无法如水上的浪花一样自由流动。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无奈,进一步强调了大水的隔绝所带来的困扰。

随后的几句“漫遣鲤鱼传尺素,却将燕石报琼华。”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传递。诗人将自己写下的诗句和心意,寄托于鲤鱼和石头之间,希望能够传达给仲屯田。这种情感的传递,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情厚意。

最后两句“何时得见悲秋老,醉里题诗字半斜。”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相聚的期盼。诗人希望尽快与仲屯田相见,一同共度晚年,醉饮诗酒,畅谈人生。这种对友情的渴望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思乡情怀和生活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诗人成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相聚的期盼。诗词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以及含蓄而深情的表达方式,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人情世态的敏锐触觉,被视为他诗歌创作中的精品之一。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野步西湖绿缛,晴登北渚烟绵。蒲莲自可供腹,鱼蟹何尝要钱。

朱云曾为汉家忧,不怕交亲作世仇。壮气未平空咄咄,狂言无验信悠悠。今朝我作伤弓鸟,却羡君为不系舟。劳寄新诗平宿憾,此生心气贯清秋。

久矣闻水乐,邂逅作此游。林立攒万石,曲迳穿深幽。谽谺开古洞,下有清浅流。惜哉非古乐,喷薄皆人谋。流觞饮山绿,风鬓吹飕飕。欲归兴未尽,携手湖上楼,斜阳献万状,浩以百目收。白鸟去复还,翩翩良自由。我本山林人,对此多惭羞。岁月不我与,宴闲其可偷。便合作归计,老矣

秋来凋尽青山色,我亦添头白。独行踽踽已堪悲,况是天荆地棘欲何归。闭门不作登高计,也揽茱萸涕;谁云壮士不生还,看取筑声椎影满人间。

燕坐群魔伏,君心自晏然。神仙真可学,道术岂无缘。健比凌云鹤,清同饮露蝉。后天应不老,何必羡彭年。

茅屋临江起,登庸复应期。遥知归去日,自致太平时。幽药禅僧护,高窗宿鸟窥。行人尽歌咏,唯子独能诗。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之杰。堪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世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歌应伴残月。

南浦谁家荐绿蘋,野堂又发楚山春。满城芳草烟和雨,江燕飞来似识人。

染著悉尘根,新故相因续。情波无端极,苾刍伤自促。但弘法苑慈,藉佛摄神足。一济解脱津,永宴净茵蓐。

梦游帝里送残秋,重九真为帝里游。十月初头方赐对,痴儿枉却一生愁。

花宫城郭内,师住亦清凉。何必天台寺,幽禅瀑布房。簟舒湘竹滑,茗煮蜀芽香。更看道高处,君侯题翠梁。

卧念相从乐,杜门岑寂中。曙窗报晴色,寒叶语秋风。别去诗难稳,愁来酒易空。相看渚数驿,好为寄书筒。

暮上高楼听村笛,清风寥寥吹泽国。苍山莽野百战地,美木阴林四时色。浩荡坤乾万里中,风光尽属渔樵客。

绝品花逢绝俗人,吟看屡倒接{上四下离}巾。剸烦自昔多馀刃,痛饮于今莫负春。喜事擅名虽有素,屡空此语恐非真。典衣贳酒犹非恶,醉任清歌落暗尘。

带掌丝纶出镇时,乐天当日未如之。九迁官职光鵷鹭,百二山河壮虎貔。汉殿旧题司马赋,秦楼新唱舍人诗。相思大欲相寻处,酒户如何敌酒巵。

艇子君先唤,篮舆我复追。闻钟疑寺直,见塔上林移。早起犹思睡,冲寒故宽羸。山游定何得,饭饱细吟诗。

岷江漱北渚,卢阜窥南窗。名山复大川,超览兹楼双。何必元规尘,自足豪他邦。使君秫田熟,新凉篘酒缸。落景澹碧瓦,长虹吐金釭。客从三峡来,噩梦随奔泷。小留听琵琶,船旗卷修杠。请呼裂帛弦,为拊洮河腔。曲终四恁栏,倦游心始降。明发挂帆去,晓钟烟外撞。

久不作诗诗律废,时须饮酒酒皆悭。翠微云外宣平宅,一棹归欤隐此山。

婆饼焦,儿不食。尔父向何之,尔母山头化为石。山头化石可奈何,遂作微禽啼不息。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