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感怀三首

胡海惊飞檄,朝廷议徙薪。
登台图騕褭,虚阁待麒麟。
急难征兵远,疮痍转饷频。
共愁车马地,歌管自平津。
¤

作品评述

《暮秋感怀三首》是明代吴国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胡海惊飞檄,
朝廷议徙薪。
登台图騕褭,
虚阁待麒麟。
急难征兵远,
疮痍转饷频。
共愁车马地,
歌管自平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末年社会动荡的景象,以及作者对时局的感怀和忧虑之情。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和隐喻,表达了朝廷的困境、希望和悲伤。

赏析:
这首诗以暮秋为背景,通过描绘胡海(指北方边疆)的动荡不安,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局势的担忧。"惊飞檄"一句暗示着边境的战乱和紧急情况。接着,诗句转向朝廷内部,提到朝廷讨论改变政策以解决问题的议题,其中"徙薪"可能指代政府考虑转移资源以维护边疆稳定。

下一段描述了登上台阶的形象,"登台图騕褭"暗示着朝廷高层的政治斗争与权谋。"虚阁待麒麟"则表达了人们对明君的期待和希望。

第三段提到了征兵的困难和边境地区的灾害,"急难征兵远,疮痍转饷频"表达了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同时也暗示了财政困难。

最后一段以"共愁车马地"和"歌管自平津"作结,"共愁车马地"表达了人们对国家困境的共同忧虑,而"歌管自平津"则暗示着文化艺术的繁荣和人们在困境中寻求慰藉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朝廷政治、边疆局势和人们的忧虑,展现了明代末年社会动荡的景象。作者利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苦难相结合,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词推荐

白月照世界,山河受清光。岂独耳目清,莹洗肝膈凉。中夜扫宽虚,仰得天一方。湛碧磨青铜,精金点星茫。我心方无思,偃息在高堂。慎勿忧世故,彼昏谓汝狂。

白鹭亭前白鹭飞,定知公子未忘机。我来犹识难驯意,江际翩翩趁落晖。

铁骑蹴交河,衔枚半夜过。雪花凝锁甲,月色冷雕戈。黠虏俱亡命,连营尽凯歌。至今青冢骨,犹恨与通和。

握兰将满岁,栽菊伴吟诗。老去慵趋世,朝回独绕篱。递香风细细,浇绿水瀰瀰。只共山僧赏,何当国士移。孤根深有托,微雨正相宜。更待金英发,凭君插一枝。

汉江之北涯,轩宇颇高爽。西南正空阔,时此托遐想。谁家有竹石,更可悦新赏。待学袁愍孙,乘兴欲直往。

阻陪称寿席,想见醉芳樽。嘉庆宜图画,簪绅遍子孙。

我有一张琴。随坐随行。无弦胜似有弦声。欲对人前弹一曲,不遇知音。夜静响琤轰。神鬼俱惊。惊天动地若雷鸣。只候功成归去后,携向蓬瀛。

面骨峥嵘鬓雪新,承平版籍有遗民。心虽愿继无传学,力不能支已废身。开卷眼昏如隔雾,拥炉肺渴欲生尘。老庞亦有儿孙念,付与天公不问人。

涉春风雨见花稀,红药开时春已非。病夫何与知许事,送与缓歌金缕衣。

宸扆威容盛,声明礼乐宣。九州臻禹会,万国戴尧天。贡职轮琛尽,皇献焕简编。含和均畅茂,鸿庆结非烟。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书堂静占百花林,蜀锦香浮一迳阴。杨柳软风吹雨醒,海棠轻雾拥春深。盈樽有酒供清醉,满眼皆诗足胜吟。冰雪相看人更好,竹君梅友岁寒心。

一尊留夜。宾蜡烘帘光激射。冻合铜壶。细听冰帘夜剪酥。清愁冉冉。酒唤红潮登玉脸。明日重看。玉界琼楼特地寒。

风逗湘帘雪絮飞,池痕雨过麹尘肥。扬州十里春犹在,细柳营深解铁衣。

江山巧秀入禅扃,四望仙源画未真。万疊好峰侵碧落,一条流水隔红尘。润边鹿迹知何代,洞口榴花镇似春。自恨声名尚牵锁,无因长对社中人。

野人清旦起,扫雪见兰芽。始畎春泉入,惟愁暮景斜。未抽萱草叶,才发款冬花。谁念江潭老,中宵旅梦赊。

是非不上钓鱼舟,从此闲身得自由。一色藕花三十丈,明年归住鉴湖头。

三年相伴锦江头,一日翩然不可留。官冷蓬门无客恋,时清剑阁有僧游。关山默数来时路,风月悬知别後愁。禅版经龛有余暇,频登高处望西州。

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黄龙戍上游侠儿,愁逢汉使不相识。

清冬和暖天,老钝昼多眠。日爱闾巷静,每闻官吏贤。寒菹供家食,腐叶宿厨烟。且复执杯酒,无烦轻议边。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