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宴于中舍别驾兄弟宅

子推山上歌龙罢,定国门前结驷来。
始睹元昆锵玉至,旋闻季子佩刀回。
晴花处处因风起,御柳条条向日开。
自有长筵欢不极,还将彩服咏南陔。

作品评述

《寒食宴于中舍别驾兄弟宅》是唐代诗人苏颋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文译文:
子推山上歌龙罢,
曾在国门前与弟兄结驷来。
初见元昆锵玉至,
顷闻季子佩刀回。
晴天鲜花因风起,
皇帝的柳条朝阳绽放。
这个长廊上的宴席之乐满极了,
我们还要歌颂着南陔的彩衣。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颋在寒食节的宴会上离开叔父家时的情景。他与兄弟结束了寒食祭祀,回到了国门前,看见了装饰华丽的乐舞和宝剑。当天气晴朗时,鲜花随着微风摇曳生姿,皇帝的柳树也迎着阳光绽放。在长长的宴席上,人们兴致高昂,欢乐无比,还要赞美南陔地区的彩衣。

赏析:
这首诗以寒食节宴会的场景为背景,以诗人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叙述了一幅热闹欢乐的画面。诗中使用了生动的描写,如“晴花处处因风起,御柳条条向日开”,真实地展现了春日的景象,给读者带来了愉悦的感受。

诗人通过描述宴席的欢乐和人们歌颂南陔彩衣的场景,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快乐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以轻快的语言展示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家庭团聚和友情的热爱之情,传递出一种浓厚的人情味。

总之,这首诗以细腻的描绘和明快的节奏,勾勒出了一个愉悦热闹、充满欢乐和感动的场景,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家庭与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苏颋的轶事典故

思如泉涌

  唐隆政变后,苏颋负责草拟诏书。他随口述说,让书吏抄写,不仅速度很快,而且斟酌恰当。书吏多次对他道:“请您口述得稍慢一些,我们记不过来,恐怕会把手腕累坏。”宰相李峤叹道:“苏舍人思如泉涌,我比不上啊。”

不让前朝

  开元初期,苏颋、李乂担任中书侍郎,主掌文诰。一次,唐玄宗对苏颋道:“则天朝有李峤、苏味道,并称苏李,才冠当时。如今朕有你和李乂,也不比他们逊色。”

子过其父

  宋璟与苏颋一同执政时,关系融洽。苏颋遇事多谦让宋璟,对宋璟提出的意见,也尽力襄助。宋璟对人道:“我与苏氏父子,前后同时为相,苏仆射(苏瑰)宽厚长者,乃是国器。然而在对朝政提出建议以及处理政务的精敏程度方面,苏颋胜过他的父亲。”

不易忠节

  苏颋担任益州长史时,司马皇甫恂出使蜀地,索取库钱,购买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等物,苏颋却不肯给钱。有人劝道:“您远离京都,不要忤逆皇帝。”苏颋道:“英明的皇帝不会以私人喜爱来夺取公众利益,我又怎能因远离京都而改变忠臣的节操?”

遗书止寇

  巂州蛮酋苴院勾结吐蕃,欲入侵唐朝。苏颋时任益州长史,他抓获一个间谍,不顾官吏出兵征讨的请求,修书给苴院,道:“不要这么做!”并将间谍送还。苴院羞愧不已,从此不敢再动入侵之念。

玄宗罢猎

  苏颋出葬时,唐玄宗在咸宜宫游玩,正欲前去打猎,得知消息后,悲伤的道:“苏颋今日下葬,我怎忍心去游乐。”于是返回宫中。

苏颋的家庭成员

父亲:苏瑰,官至尚书左仆射。

兄弟:苏诜,官至徐州刺史。

兄弟:苏冰,官至虞部郎中。

兄弟:苏乂,官至职方郎中。

苏颋的生平

早年经历

  苏颋自幼聪明过人,能一目数十行,过目不忘,后考中进士,授为乌程县尉,又被举为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累迁至监察御史。702年(长安二年),苏颋奉命复核来俊臣等酷吏所处理的案件,为负冤者洗脱冤屈。

累任要职

  706年(神龙二年),苏颋升任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又拜中书舍人,专掌文诰。当时,苏颋的父亲苏瑰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二人同在朝中掌管枢密,荣耀一时。不久,苏颋改任太常少卿。

  710年(景云元年),苏瑰病逝。唐睿宗命将苏颋夺情,授为工部侍郎。苏颋上表推辞,唐睿宗又命李日知前去传旨。李日知回奏道:“臣见到苏颋悲痛欲绝的样子,实在不忍心说什么,担心他会发生意外。”唐睿宗只得允许苏颋守孝三年。

  713年(开元元年),苏颋守孝期满,就任工部侍郎。后来,唐玄宗问宰相道:“有从工部侍郎直接升任中书侍郎的先例吗?”宰相答道:“陛下任用贤能,何必计较其资历呢?”唐玄宗遂任命苏颋为中书侍郎、知制诰,又让他袭爵许国公。

担任宰相

  716年(开元四年),苏颋升任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成为宰相,并与侍中宋璟一同执政。宋璟为人刚正,对很多政务断然裁决,苏颋则顺从其美。在皇帝面前奏事时,宋璟若有没想到或一时答不上来的,苏颋就会上前协助。

  718年(开元六年),唐玄宗下诏严禁恶钱流通,并收缴民间私钱,熔铸为式钱,以致京师人心浮动,各项交易几乎停止。苏颋与宋璟上奏朝廷,建议由太府出钱二万缗,以平价收购百姓手中可供官府使用的滞销物品,并允许两京官员预支官俸,使得良钱流入民间。

  719年(开元七年),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去世,其子王守一请求援用窦孝谌的先例,修筑五丈一尺高的坟墓。唐玄宗同意,但苏颋极力反对:“根据礼制,一品官墓高一丈九尺,陪葬皇陵者也只是高出三丈而已。窦太尉的坟墓,已经受到指责,只是当时无人指出它的过失,现在怎能重犯这样的错误!臣等对此再三劝谏,只是欲成就皇后美名。”唐玄宗大悦,赏苏颋绢帛四百匹。

晚年生活

  720年(开元八年),苏颋被罢为礼部尚书,不久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按察节度剑南各州。当时,蜀地凋敝,百姓流离。苏颋到任后,招募戍卒,开掘盐井,冶炼铁器,通过盐铁来赚取钱财,购买谷物,充实粮库。

  725年(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封禅泰山。苏颋随驾前往,并撰写朝觐碑文。十二月,唐玄宗采纳御史中丞宇文融的建议,将吏部的官吏选授事务分为十铨,命苏颋等十人主持吏部铨选。

  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终年五十八岁。唐玄宗在洛阳南门举哀,并废朝两日,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诗词推荐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任与清和犹是器,偏於所执不相通。大成之德该全体,万理同归一贯中。

王遣金驷聘,先生已许王。从家变名姓,非独接舆狂。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天公戏剧高寒上,岂识人间有凛秋。八万四千挥斧手,閒抛玉屑下琼楼。

莫讶南方景物疏,为君聊且话苍梧。地倾二面城池壮,江迸三流气色麄。山畜火光因政出,石藏牛影为仙呼。官厅传自唐丞相,民颂思從汉大夫。龙母庙堂神鬼集,鳄鱼池近介鳞趋。朝台望断归岐路,冰井频窥爽发肤。脍美不堪全用鲤,果珍何忍命为奴。云归上国名终远,郡带口藩势未孤。

家临清溪水,溪水绕盘石。绿萝四面垂,褭褭百馀尺。风泉度丝管,苔藓铺茵席。传闻颍阳人,霞外漱灵液。忽枉岩中翰,吟望朝复夕。何当遂远游,物色候逋客。

拂破苍苔觅旧题,五言觅得晚唐诗。岩光人忆遗名好,华景天开一段奇。铁锁掣关躔霹垒,玉梯穿路透瑶池。古心未展閒游戏,惭愧平生华子期。

烟雨溟蒙望眼迷,兰舟小泊画桥西。儿童不识春流涨,却怪湖边柳树低。

久雨涔{左雨右资}浃甸圻,层云晻暧压城低。沈灰将恐蛙生灶,负土深防蚁漏堤。避冷竹窗烘炭兽,祷晴琳馆抗旌霓。知君方欲行千里,早晚残霞却照西。

西南有山高崔嵬,乱峰围绕如蓬莱。中间有地可容足,泉甘木茂无尘埃。诸君之意一何厚,协谋判给如风雷。天津八月水波定,便可乘查观一回。

问月杯空,谪仙去、无人重举。兰台旧、扁舟乘兴,处留奇语。洞府初疑仙骨瘦,樽前尚爱纶巾舞。信前身、太白尚何疑,词高古。盟后会,偕真侣。黄叶渡,丹枫渚。道五湖烟浪,胜游湓浦。念我身闲鸥样度,似海山共去君应许。但只愁、岳牧要人□,□原无空格,据撑住。

宫扉无禁往来宜,内使垂髫许侍随。清清夜声归扆帐,紫毫朝彩隔罘罳。窗笼树色琼花岛,砌入荷香太液池。天上只闻人共羡,不缘尘世竟何知。

昼长帘幕低垂,时时风度杨花过。梁间燕子,芹随香觜,频沾泥污。苦被流莺,蹴翻花影,一阑红露。看残梅飞尽,枝头微认,青青子、些儿大。谁道洞门无锁。翠苔藓、何曾踏破。好天良夜,清风明月,正须著我。闲展蛮笺,寄情词调,唱成谁和。问晓山亭下,山茶经雨,早来开么。

石室无来客,閒云伴晚眠。梦添身外事,发减锐中年。小雨溪平路,牛衣业在田。剑星横照胆,归意未应全。

早晚逐兹来,闲门日为开。乱蛩鸣白草,残菊藉苍苔。困卧谁惊起,闲行自欲回。何时此携手,吾子本多才。

轻楳拂拂余清,笔下翻成月下横。昨夜小屏幽梦断,恍如烟雨瘴江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衲僧家,无本据。暑退凉生,任情去住。折拄杖,挑拨红尘堆里人,破草鞋,踏断枯木岩前路。无佛处,急赴过,有佛处,不得住。捏聚大千无寸土,业风吹上十二峰。来,徐徐向伊道,提鞋去。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