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咏怀古迹四首 劳劳亭

八月金陵天气凉,劳劳亭畔雨花香。
谁家别泪沾红粉,几处秋风起白杨。
沽酒城边频系马,闻歌道上总思乡。
古今无恙东流水,多少行人为断肠。

作品评述

《金陵咏怀古迹四首 劳劳亭》是明代诗人费元禄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八月金陵天气凉,
劳劳亭畔雨花香。
谁家别泪沾红粉,
几处秋风起白杨。
沽酒城边频系马,
闻歌道上总思乡。
古今无恙东流水,
多少行人为断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金陵(现在的南京)的景色和人情,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描述了金陵八月的凉爽天气,这是一个秋天的季节。劳劳亭是一个地名,诗人说亭畔飘来花香,暗示着金陵的美丽和宜人的环境。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别离的情景。有人离别时流下了泪水,这些别泪沾湿了妆容。这里描绘了离别之苦和别离情感的凄美。

然后,诗人写到了秋风起白杨。白杨是秋天常见的树木,秋风吹动白杨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里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加深了离别带来的伤感情绪。

接着,诗人描述了城边的情景,有人沿着河边沽酒,频繁地系马。这里表现了游子思乡的心情,他们在异乡行走,为了寻找一丝故乡的温暖,寄托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行人的情感。古今无恙的东流水,是在暗示岁月不停地流转,而行人们却在思乡之情中痛苦不已,断肠。这里通过对时间和行人情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以金陵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别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时间的流转和行人的情感,诗人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之苦。这首诗词既有景物描写,又有情感表达,给人一种凄凉、伤感的感觉,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诗词推荐

何处笛?深夜梦回情脉脉,竹风檐雨寒窗隔离人几岁无消息,今头白,不眠特地重相忆。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江水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

咽咽复啾啾,多来自早秋。园林凉正好,风雨思相收。在处声无别,何人泪欲流。冷怜天露滴,伤共野禽游。静息深依竹,惊移瞥过楼。分明晴渡口,凄切暮关头。时节推应定,飞鸣即未休。年年闻尔苦,远忆所居幽。

玉雪玲珑瘦影重,不同桃李媚春风。十分清致无人解,犹在旧家池馆中。

挥毫丽句得旁观,字字悬黎间木难。可但诗声高海内,有人金换过三韩。

夜雨有残滴,秋碪无绝声。得诗旋已忘,觅睡固难成。壮志悲垂老,归耕愿太平。发春才属尔,岁事又峥嵘。

可是诗边欠老干,藓床相对话灯残。秋城一夜江湖晚,风雨重阳菊自寒。

晓寒生木枕,窗白梦难续。自起开柴扉。空庭立乔木。濛濛井气上,澹澹天容肃。尘心忽昭旷,何异居涧谷。学道审不遥,忍饥差已熟。皇天赐丰年,菜本如白玉。一简了百事,狡狯嗤颜歜。幽鸟行屋山,悠然寄吾目。

忽睹云间数雁回,更逢山上正花开。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秋宪府中高唱入,春卿署里和歌来。共言东阁招贤地,自有西征谢傅才。

抖擞空肠一字无,下邳能复异时书。中兴正欲平骄寇,莫若相如赋子虚。

马疲盘道峻,投宿入招提。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凉风来殿角,赤日下天西。偃腹虚檐外,林空鸟恣啼。

病中承数过,清话一炉香。对食同甘菜,忘形不下床。壁问间笠破,门外倚藤方。惆怅明朝别,何人访闷乡。

杏花天气喜新晴,白首书生乐太平。小陌秋千虽隔世,名园祓禊尚关情。山林自古流觞地,弦管谁家送酒声?蓴菜鮆鱼初满市,莫将羊酪敌南烹。

好池亭,华丽於中莹。善修外景。装成内景。这两事、谁能省。谨按黄庭缉整。表里通贤圣。水心炎炎,火焰猛劲。溉练出真清净。

飞观写春望,开宴坐汀沙。积溜含苔色,晴空荡日华。歌入平阳第,舞对石崇家。莫虑能骑马,投辖自停车。

兰台进秩通闺籍,熊轼临民奉诏条。风俗重寻南越志,乡关犹隔浙江潮。悬知坐啸讴谣洽,更想行春意气饶。远宦逢秋少悲吒,潘郎玄鬓恐先凋。

南溪有仙涧,咫尺非人间。泠泠松风下,日暮空苍山。

烦心如枯鱼,展转想斗水。凉飙从西来,猛雨爽我耳。初临前轩看,返洒已满几。青松披鲜云,野景晚转美。庭花瑶簪长,韡韡拟缟李。谁怀逢秋悲,且展解暑喜。泾川神仙才,匪与朽腐比。新辞敷烟霞,缥缈起短纸。

吹帽风初起,那堪吹别离。才临放騑处,已是听猿时。楚服裁应短,湘山望转疑。归期指篱落,莫比菊花迟。

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眷然挥涕方城路,冠盖当年向此来。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