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兴唐寺

满水楼台满寺山,七年今日共跻攀。
月高对菊问行客,去折芳枝早晚还。

作品评述

译文:
登高唐寺杂题
满是水的楼台寺庙山,七年来的今天一起攀登。月高时候问菊花,离去时折下美丽的花枝,不论是早或是晚都要还。

诗意: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登上了兴唐寺的楼台,眺望四周,发觉楼台和寺庙都被水所包围。作者表示,他与同伴共同攀登这座楼台已经有七年之久。在月亮高悬的时候,作者问菊花的行人们,准备什么时候离去,同时也准备摘取一些花枝带走。

赏析:
这首诗写了作者登上兴唐寺楼台的情景,将楼台和寺庙的景色与水的环绕融合在一起。作者的七年攀登经历表示他对这个地方的熟悉和深厚的感情。而月高的时候问菊花和摘取花枝代表着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也是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告别的象征。整首诗情感含蓄,描绘了寺庙的景色和作者与之间的情感交织,寓意深远。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祐,山阳人。会昌二年,登进士弟。大中间,仕至渭南尉卒,嘏为诗赡美,多兴味,杜牧尝爱其“长笛一声人倚楼”之句,吟叹不已,人因目为赵倚楼。有《渭南集》三卷,编年诗二卷,今合编为二卷。 赵嘏字承祐,山阳人。武宗会昌中登郑言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一涧萦纡与洞深,长年金石孔堂音。此身无计巢云壑,归去蓬窗只此心。

忧国忧民

公为浙东行,曾憩桐江碧。汉节世闻风,羊裘人尽识。

忧国忧民

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後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

忧国忧民

南荒九死幸生还,种树书成手自删。赤壁梦难同楚颂,洞庭乐不减商山。人生堕地少如意,老子对天无愧颜。千古菟裘有遗恨,断珪残璧自人间。

忧国忧民

书生不自怜,老眼付皇天。已饱三升稷,宁堆百屋钱!红尘忙过日,青嶂醉论年。名字元虚幻,从人谤是仙。

忧国忧民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忧国忧民

悠然不觉岁时迁,楚水枫林系钓船。贫悴只如行卷日,衰迟忽过挂冠年。闲游野寺骑驴去,倦拥残书听雨眠。赖有一筹差自慰,小儿笔墨日翩翩。

忧国忧民

若耶溪出若耶山,浪里溶溶入醉闲。仙客曾因一箭赠,樵风长到五云关。数峰蘸碧轻清外,双舸浮春上下间。料得当年乘兴子,为贪烟水宿前湾。

忧国忧民

修蔓屋头缀,大壶檐外重。霜乾叶犹苦,风断根未移。收挂烟突近,开充酒具迟。贱生无所用,会有千金时。

忧国忧民

顾藉微官无一分,强能从俗亦徒纷。他乡骤喜逢诗伯,故里浑疑对竹君。莫为饥寒常道路,要留精力事耕耘。如君少壮端宜勉,老我衰摧直漫勤。

忧国忧民

新诗等絺绣,文采照座右。尤怜继绝唱,峥嵘竞高秀。词源眉山长,句法杜陵旧。相从今老矣,岂独歌邂逅。香林在何许,溢沸发岩窦。其流渐清温,脉助草木茂。岁旱添苗槁,一溉十倍收。追游记畴昔,我仆苦痛疚。别来隔兵火,荆榛挂猿狖。温温自然汤,蠲痾古非谬。我闻泉所发,江海

忧国忧民

春风秘殿翳华芝,亲见枚皋作赋时。秀色并开棠树萼,隽科先赏桂林枝。汉邮给传蕃恩告,蜀醑浮觞荐寿祺。几日陕郊迎郡副,车前悬弩杂军麾。

忧国忧民

当日濂翁此读书,自编小说爱芙蕖。方池静植香清远,便拟蓬莱小石渠。

忧国忧民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忧国忧民

青山无大小,总隔郎行路。远近生寒云,愁恨不知数。

忧国忧民

洞庭霜橘偶明珠,磊落堆盘照坐隅。九颂固应原取友,千头宁与李为奴。佳名自昔南邦贵,丹实由来北地无。此日满怀三叹息,惸然天地一身孤。

忧国忧民

望断烟波眼欲空,霞光明衬暮天红。水高数尺舟归急,幅幅蒲帆饱受风。

忧国忧民

东晋高贤许远游,裔孙今不坠风流。还有临川王太傅,每思与语即登楼。浮名何啻如云薄,钟鼓爰居非所乐。漱石枕流知善谑,友月朋风差不恶。吾亦尘闲无所求,终期探药栖罗浮。异日归来辽海鹤,不见人民见城郭。

忧国忧民

一径夹青葱,无人到幽处。花发晓莺啼,欣得得佳趣。

忧国忧民

醉来中岁里,那复有童心。只觉忘人我,何为更古今。山河秋兀兀,星露夜愔愔。惆怅惟陶阮,悬知磊磈襟。

忧国忧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