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丙午衡州鹿鸣宴诗

丹诏飞来万国春,抡才美意属贤臣。
几年志气风云壮,一旦声名日月新。
好把良筹裨负扆,莫贪香饵堕垂纶。
来年上国风光好,喜帖西驰沸路尘。

作品评述

《和丙午衡州鹿鸣宴诗》是宋代廖行之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丹诏飞来,万国春风吹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贤臣的赞美和对个人事业的追求,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期许。

译文:
丹诏飞来万国春,
纷纷才子归贤臣。
几年来志气风云壮,
一旦名声日月新。
善用良策为朝廷贡献,
不要贪恋权位和享乐。
明年上国景色美好,
喜帖飞驰,尘土沸腾。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豪迈的笔调,描绘了盛世繁荣的景象。丹诏飞来,象征着各国使者前来朝贺,万国春风吹动,显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诗中通过赞美贤臣,表达了对顾全大局、忠诚尽职的官员的敬佩之情。

作者在诗中思考了自己的奋斗和追求,表现出对个人事业的追求和对自身成就的期待。他提到几年来志气风云壮,意味着作者在过去的岁月中经历了风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才能。一旦名声日月新,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乐观态度,相信自己的才华将会被认可,声名鹊起。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醒自己和读者,应该善用智慧和才能,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不贪图权位和享乐。这种忠诚、正直的品质是作者一直追求的,也是他对读者的期望。

最后两句提到明年上国景色美好,预示着未来的光明和希望,而喜帖飞驰,尘土沸腾则象征着喜庆的氛围和热闹的场景,预示着作者在未来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和荣誉。

整首诗词以豪放的语言和积极向上的情绪,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和个人成就的向往,同时也传递了对忠诚、正直品质的推崇和赞美。

作者介绍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诗词推荐

九疑之南为舂陵,潇水清駃山为城。郡斋正据山直上,一览万家无遗形。家君顷年入莲幕,我不得往空驰情。先生分符此中去,心旌摇颺随双旌。先生平生饱文学,身上著作承明庭。奥篇隐帙辨如响,一时自许文章鸣。高词坐夺造化巧,凛凛韶濩声锵铿。把麾江海非无意,亲扶版舆赋南征。

多雨南宫夜,仙郎寓直时。漏长丹凤阙,秋冷白云司。萤影侵阶乱,鸿声出苑迟。萧条人吏散,小谢有新诗。

门前车马迹,篱内水云乡。分委江流驶,通幽径路长。一池擎菡萏,万竹耸籥筤。谁谓蓬壶远,红尘官道傍。

宛转入深谷,一林还一丘。摇鞭弄新霁,把笔韵高秋。翠巘云长合,寒潭烟自浮。因成忆猿鹤,聊此为迟留。

寒威暗袭春和去,坐拥重裘仅自温。对景直须忘适适,随机聊耳不言言。兴来一笑非缘酒,道本无忧岂在萱。欲与何人论此意,竹风松雪满西轩。

一呷春醪万里情,断肠芳草断肠莺。愿将双泪啼为雨,明日留君不出城。

乱离无处不伤情,况复看碑对古城。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颜衰重喜归乡国,身贱多惭问姓名。今日主人还共醉,应怜世故一儒生。

昔游堂到海中光,我与诸公各醉狂。同向尘中三十载,朱颜应笑鬓丝长。

口阔鼻隆,神静心空。雪芦岸稜远,水天秋色同。夜寒北斗垂金柄,月落西山藏玉弓。真机宛转,幻住圆融。古佛自然界交露柱,翻手覆手看变通。

重寻漫壁认题名,十五年来一梦惊。谁料今朝携客至,却成此地送君行。桂阳卧治真谈笑,鲁史遗编赖发明。文定南轩仙去后,湖湘又得一先生。

春闱犹隔闰,逆旅苦栖遑。忽尔游分陕,飘然出大梁。食贫忧桂玉,策蹇冒风霜。杏苑归期近,棠郊去路长。幕中逢旧友,岁晚在他乡。鸡黍且相对,休嗟髩发苍。

公于国史,以好砚称。石焉取斯,盖协其能。遒媚之观,在此尺纸。善工利器,予鉴如此。

银缸挑尽,纱窗未晓,独拥寒衾一半。

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石家锦障依然在,闲倚狂风夜不收。

十三学绣傍金窗,十六梳头压大拜。色比昭阳人第一,才同江夏士无双。

西风忽凄厉,皎月流素光。客从何方来,兰佩芙蓉裳。挥琴发哀弹,夜寂山苍苍。可人者麹生,挽我无何乡。醉中眇万物,拄颊歌沧浪。

照坐金沙笛里开,青春两度为花来。红妆初见三千指,锦绣重添一万堆。细雨流霞移曲槛,东风落日坐平台。深红浅白俱情称,醉后题诗记此回。

宁伤桃李花,无损杞与菊。杞菊吾所嗜,惟恐食不足。花开少年事,不入老夫目。老夫无远虑,所急在口腹。风晴日暖雪初销,踏泥自采篱边绿。

腻粉琼妆透碧纱,雪休夸。金凤搔头坠鬓斜,发交加。倚著云屏新睡觉,思梦笑。红腮隐出枕函花,有些些。

松门一径微,苔滑往来稀。半夜闻钟后,浑身带雪归。问寒僧接杖,辨语犬衔衣。又是安禅去,呼童闭竹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