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少年行

商岭东西路欲分,两间茅屋一溪云。
师言耳重知师意,人是人非不欲闻。

作品评述

诗词《赠商山东于岭僧》是唐代诗人李廓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赠商山东于岭僧

商山东西路欲分,
两间茅屋一溪云。
师言耳重知师意,
人是人非不欲闻。

中文译文:

送给商山东于岭的僧人

商山东西的路即将分开,
两间茅屋,一条流云。
师言虽重,我懂得师的意思,
人与人的情感变化,我不愿意听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商山东于岭的僧人为题材,通过描绘场景和表达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内心的感受。

首先,诗人描述了商山东西的路将会分开的情景。商山是一个有名的山脉,诗人通过商山东西的路来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分离,暗示了世事的无常和变迁。

接着,诗人描绘了两间茅屋和一条流云,形容了僧人极简朴素的生活环境。茅屋代表着清贫和苦行,在佛教中有修行的意义。流云则象征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表达出僧人无拘无束的心境。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师言的重视和对人情变化的回避。诗中的“师言耳重知师意”强调了僧人的教诲对诗人的影响,而“人是人非不欲闻”则表明诗人对于人事变幻的感叹和不愿意聆听的态度。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事变化的反思,提出了超越尘世的寻求。通过对僧人生活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和人情的深入体悟,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真理、择取音行的佛家情怀。

诗词推荐

老蕨漫山凤尾张,青枫直干如攒枪。山深岚重鼻酸楚,石恶淖深神惨伤。阴崖风生吹客急,草中枯株似人立。昳晡卓幕先下程,将士黄昏始相及。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似故乡。

谨毋昧方寸,是处有神明。夜半为亲祷,空中弹指声。

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君家兄弟不可当,列卿御史尚书郎。朝回花底恒会客,花扑玉缸春酒香。

信马春风踏软沙,晴郊芳意接京华。绿垂波面官桥柳,红出墙头御苑花。莫问年光侵老境,且拚日醉送生涯。归鞭犹恐严城隔,那得行人不念家。

挂石攀云日半斜,乱山深处饱烟霞。香林月满僧归去,啼落春风几树花。

天南岁晚更依依,朔雪寒云绕树飞。投馆惊看风土异,临觞怅忆故人违。情同漓水仍西注,身似春鸿向北归。想见邮亭频驻马,独吟千嶂已斜晖。

小人久病如愁感,每叹地僻无良医。穷居索寞俗事少,坐对荏苒风光移。深冬山城万木落,阴气荡射生寒颸。东方吐日光入户,素壁闪闪含清辉。临汀刘君落落者,六伎绝伟如天资。潜心密与造化会,布指夐有精灵随。马蹄所至病魔屈,我于此时欣得之。一来握手与我话,委曲衰王肺与脾。

烟岚一簇特崔鬼,到此令人心自灰。上有神仙不知姓,洞门闲倚白云开。

露地白牛起问端,随缘叱叱齿牙寒。不知钦啄是何物,喫喫直教沧海乾。

秋山何言哉,万物兴自阑。昔翳春空云,今作道上斑。况此江浦蕙,几何不为菅。幽泉大自在,映月泻潺湲。

疏帘如雾隐窗纱,虹影青红雨脚斜。坐久清风起何处,一盆昌歜映葵花。

风前整顿紫荷巾,常向罗浮保养神。石磴倚天行带月,铁桥通海入无尘。龙蛇出洞闲邀雨,犀象眠花不避人。最爱葛洪寻药处,露苗烟蕊满山春。

市近清江隔,林深古寺幽。竹光浓欲滴,山色翠交浮。咫尺人稀到,寻常客共游。机心吾已息,来往不惊鸥。

岁去愁终在,春还命不来。长吁问丞相,东阁几时开。

群动夜中息,霜清月满林。野僧无俗事,幽与寄瑶琴。澹澹思归操,悠悠太古心。希声在自得,不必为知音。

一自离乡国,十年在咸秦。泣尽卞和血,不逢一故人。今日旧友别,羞此漂泊身。离情吟诗处,麻衣掩泪频。泪别各分袂,且及来年春。

贫至今年剧,真无地置锥。判愁停贳酒,忍病罢迎医。性嬾非关老,天穷岂坐诗?秋风还欲到,便可数期颐。

扫地烧香兴未阑,一年佳处是初寒。银毫地绿茶膏嫩,玉斗丝红墨渖宽。俗事不教来眼境,闲愁那许上眉端。数檽留得西窗日,更取丹经展卷看。

至日西山道路长,逍遥暂喜息奔忙。无人共饮山村酒,只对清虚一炷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